再平南擾
乾坤重辟八荒春
何事中間有末臣
南粵一隅先漢地
陽樊數世有周民
山川慣識旌旗影
道路長愁士馬塵
聞說討平歸奏凱
剩俘女子載珠珍
乾坤重辟八荒春
何事中間有末臣
南粵一隅先漢地
陽樊數世有周民
山川慣識旌旗影
道路長愁士馬塵
聞說討平歸奏凱
剩俘女子載珠珍
天地重新開辟,八方荒遠之地迎來春日,為何中間竟有叛逆的小臣作亂?南粵這一片區域本是漢朝舊土,陽樊之地數代都生活著周朝遺民。山川早已看慣了戰旗招展的身影,道路長久地發愁于兵馬揚起的塵埃。聽說叛亂被討平,軍隊奏凱歸來,剩下的俘虜只有女子,車上載滿珍珠寶貝。
乾坤重辟:指國家經歷動蕩后重新歸于統一,如天地初開般煥發生機。
八荒:八方荒遠之地,代指天下。
末臣:指叛亂的小臣,含輕視之意。
南粵:漢代南越國故地,今廣東、廣西一帶。
陽樊:古地名,今河南濟源,周襄王時屬晉,此處借指中原舊土,強調正統歸屬。
士馬塵:兵馬行進時揚起的塵土,代指戰亂。
剩俘:此處指僅俘獲的、無足輕重的俘虜,或言俘獲結果的微薄。
詩作于南方叛亂被再次平定之際,可能為詩人親歷或聽聞平亂事件后所作。當時國家經歷動蕩,南方局部叛亂影響統一,詩人通過此詩既肯定平亂的必要性,也關注到戰爭對民生的傷害。
此詩圍繞“再平南擾”事件展開,前半強調南方本屬中原正統,戰亂不合常理;后半描繪戰亂創傷與平亂后的掠奪,揭示戰爭本質。全詩兼具歷史視角與民生關懷,是對平亂事件的客觀記錄與深刻反思。
繡鴛鴦帳暖,畫孔雀欹。人悄悄,月明時,想昔年歡笑,恨今日分離。銀背,銅漏永,阻佳期。
小爐煙細,虛閣簾垂。幾多心事,暗地思惟。被嬌娥牽役,魂夢如癡。金閨里,山枕上,始應知。
簾影細,簟紋平。象紗籠玉指,縷金羅扇輕。嫩雙臉似花明,兩條眉黛遠山橫。
風簫歇,鏡塵生。遼塞音書絕,夢魂長暗驚。玉郎經歲負娉婷,教人怎不恨無情。
羅帶縷金,蘭麝煙凝魂斷。
畫屏欹,云鬢亂,恨難任。
幾回垂淚滴鴛衾,薄情何處去。
月臨窗,花滿樹,信沉沉。
漠漠秋云淡,紅耦香侵檻。
枕欹小山屏,金鋪向晚扃。
睡起橫波慢,獨望情何限。
衰柳數聲蟬,魂消似去年。
水碧風清,入檻細香紅藕膩。
謝娘斂翠恨無涯,小屏斜。
堪憎蕩子不還家,漫留羅帶結。
帳深枕膩炷沉煙,負當年。
黛薄紅深,約掠綠鬟云膩。小鴛鴦,金翡翠,稱人心。
錦鱗無處傳幽意,海燕蘭堂春又去。隔年書,千點淚,恨難任。
楊柳舞風,輕惹春煙殘雨。杏花愁,鶯正語,畫樓東。
錦屏寂寞思無窮,還是不知消息。鏡塵生,珠淚滴,損儀容。
秋夜香閨思寂寞,漏迢迢。
鴛帷羅幌麝煙銷,燭光搖。
正憶玉郎游蕩去,無尋處。
更聞簾外雨蕭蕭,滴芭蕉。
香滅簾垂春漏永,整鴛衾。
羅帶重,雙鳳,縷黃金。
窗外月光臨,沉沉。
斷腸無處尋,負春心。
月色穿簾風入竹,倚屏雙黛愁時。
砌花含露兩三枝,如啼恨臉,魂斷損容儀。
香燼暗消金鴨冷,可堪辜負前期。
繡襦不整鬢鬟欹,幾多惆悵,情緒在天涯。
幽閨小檻春光晚,柳濃花淡鶯稀。
舊歡思想尚依依,翠顰紅斂,終日損芳菲。
何事狂夫音信斷,不如梁燕猶歸。
畫意深處麝煙微,屏虛枕冷,風細雨霏霏。
柳拖金縷,著煙籠霧,蒙蒙落絮。
鳳皇舟上楚女,妙舞,雷喧波上鼓。
龍爭虎戰分中土,人無主,桃葉江南渡。
襞花箋,艷思牽。成篇,官娥相與傳。
小檻日斜,風度綠窗人悄悄。
翠帷閑掩舞雙鸞,舊香寒。
別來情緒轉難拚,韶顏看卻老。
依稀粉上有啼痕,暗銷魂。
岸柳垂金線,雨晴鶯石囀。
家在綠楊邊,往來多少年。
馬嘶芳草遠,高樓簾半卷。
斂袖翠蛾攢,相逢爾許難。
碧染長空池似鏡,倚樓閑望凝情,滿衣紅藕細香清。象床珍簟,山障掩,玉琴橫。
暗想昔時歡笑事,如今贏得愁生。博山爐暖淡煙輕。蟬吟人靜,殘日傍,小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