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 其二
香者梅之氣,白者梅之質。
以為香不香,鼻孔有通窒。
我有天者在,一白自不易。
古人重伐木,惟恐變顏色。
大雅久不作,此道豈常息。
詩翁言外意,不能磨滅白。
香者梅之氣,白者梅之質。
以為香不香,鼻孔有通窒。
我有天者在,一白自不易。
古人重伐木,惟恐變顏色。
大雅久不作,此道豈常息。
詩翁言外意,不能磨滅白。
香氣是梅花的氣質,潔白是梅花的本質。若認為香氣不香,那是鼻孔有暢通或阻塞的不同。我心中自有天生的本性在,保持一片潔白本就不易。古人重視砍伐木材時的謹慎,唯恐改變它的天然顏色。雅正之音久已不再興起,這種保持本真的傳統難道會永遠停息?詩人言外之意,是強調不能磨滅那一份潔白。
通窒:暢通與阻塞。
天者:指天生的本性、自然稟賦。
伐木:此處指處理木材時保持其天然色澤的謹慎態度。
大雅:代指雅正的道德規范或文化傳統。
磨滅:消失、損毀。
此詩或創作于作者對世風浮躁有所感觸之時。當時社會可能更重外在評判(如以鼻孔通窒論梅香),忽視事物本真,作者借詠梅強調保持天然本質的重要性,暗含對傳統雅正之道的呼吁。
全詩以梅的‘香’‘白’為引,由物及理,批判以主觀標準曲解本質的現象,倡導堅守天然本真。語言通俗而哲理深刻,是托物言志的典型之作,體現對內在價值的重視。
鋪設閒供具,常時凈掃房。竹間安茗灶,花下置藜床。學演戲禽法,多傳卻老方。晝長無事事,小步繞巡廊。
天下之惡,不如一僭。天下之善,不如一儉。物有不足,于我何欠。人欲無窮,儉乃防檢。
梁鴻山與嵩膠連,鵝湖宛溪中回旋。水深土厚俗淳樸,鹿門往往棲高賢。守中先生最狷潔,授經門外多車轍。摩挲一石常數年,手斫溪云制獨絕。我來山下尋公孫,百年家世仍清門。開緘什襲示手澤,穆然太古風猶存。家徒四壁復何有,草堂為溯先生壽。孟公手繪獨亦圓,顧子作辭文不朽。秋風釣渚薦花月,執手蒼涼對華發。袖手殘棋局外閑,蓬萊清淺傷飄忽。憶昔分宜柄國時,累朝元氣中凌夷。光熹以后盛閹監,清流白馬同傷悲。喬木依然故家在,洞口花深閟時代。斯文載讀重嗟吁,卷圖撫硯還踟躕。溪山無恙如畫圖,寒峰落日村煙孤。
燭燼千家曉,悲歡又一時。人迎新歲日,春入未花枝。論世含醒醉,編年有信疑。生存聊復爾,庭鵲冷相窺。
文殊普賢談理事,臨濟德山行棒喝。東禪一覺到天明,偏愛風從涼處發。
灑竹生涼,彈蕉打碎,蕭條早作秋聲。敲破疏窗,耳旁聽漸分明。吟秋不問秋深淺,但挑燈、牽動愁情。覺愁來、無似秋多,夢也難成。吹笳況近霜天候,怕江城雁語,沙渚蛩鳴。人遠書遲,蕭齋廝傍寒檠。濕云剛送征鴻過,盼佳音、穩遞郵程。甚因由、耽擱明朝,數遍殘更。
萬里煙霄振羽儀,下來芳樹立多時。秋深狐兔無行跡,側目崖陰有所思。
九秋風色澹,水落練花潭。十步有芳酌,一茅還舊龕。南山今昨是,夜菊醉醒甘。懷憤義熙后,誰將此意參。
素萼清香并酒卮,主人勤意囑留詩。為逢蜀國新開日,卻憶江南舊賞時。春密未通桃李信,臘殘都放雪霜姿。先公舊植亭欄外,肯構重來見本枝。
邂逅相逢庾嶺前,我曾刮目識君賢。人情反覆萬千狀,消息稀疏十五年。翠竹幽居歸蔣詡,枯槎滄海老張騫。重來嘉會知何日,汀樹江云各一天。
丹書金冊重封題,親遣儒臣賜剪圭。天建楚邦分社土,人迎漢使筑沙堤。危厓藏里蒐遺傳,古草堂邊詠瀼溪。十二樓頭懷國夢,客窗時誤聽朝雞。
金船滿引人微醉。紅綃籠燭催歸騎。香泛雪盈杯。云龍疑夢回。不辭風滿腋。舊是仙家客。坐得夜無眠。南窗衾枕寒。
曲曲闌干縹緲間,哦詩本欲破除閑。無端又起天涯感,淡墨生綃數點山。樓上憑闌小立時,淡煙漠漠雨絲絲。年光日日有佳處,不解春寒偏入詩。
廣而非曠,高而非迂。仰察俯觀,潑哉鳶魚。
見說巴風俗,都無漢性情。猿聲蘆管調,羌笛竹雞聲。迎候人應少,平安火莫驚。每逢危棧處,須作貫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