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州重午二首 其二
蒲節(jié)殊鄉(xiāng)借楚夸,遶城社鼓不停撾。
爭歌神曲羞溪藻,遙送瘟船滾浪花。
世上莫非兒戲事,江頭無奈客思家。
西湖今夜笙歌月,涼擁紅蓮燦落霞。
蒲節(jié)殊鄉(xiāng)借楚夸,遶城社鼓不停撾。
爭歌神曲羞溪藻,遙送瘟船滾浪花。
世上莫非兒戲事,江頭無奈客思家。
西湖今夜笙歌月,涼擁紅蓮燦落霞。
在異鄉(xiāng)過端午節(jié),借用楚地習俗來慶祝,繞著城的社鼓聲不停敲響。人們爭著唱神曲,獻上溪藻,遠遠地送走載著瘟神的船,船槳劃動濺起浪花。世上的事仿佛都是兒戲,我在江邊無奈地思念著家鄉(xiāng)。今夜西湖定是有笙歌相伴、明月照耀,清涼的湖水擁著紅蓮,如燦爛的落霞。
蒲節(jié):即端午節(jié),因端午有插菖蒲的習俗。
殊鄉(xiāng):異鄉(xiāng)。
撾:敲打。
溪藻:生長在溪中的藻類,常作為祭祀用品。
瘟船:舊時習俗,用紙或木扎成船形,在船上放置紙人,象征瘟神,然后將其放入水中,以送走瘟神。
詩人在江州過端午節(jié)時所作。當時他客居異鄉(xiāng),看到當?shù)責狒[的端午習俗,觸發(fā)內心思鄉(xiāng)之情,寫下此詩。
此詩主旨為抒發(fā)思鄉(xiāng)之情與對世事的感慨。通過描寫端午習俗,展現(xiàn)獨特民俗風情。在文學史上,它是反映特定節(jié)日與詩人心境的佳作。
八都安仁最下都,易水易旱生理無。奉公往役名主首,半是摘箬擔柴夫。或因苗麥僅升斗,或忝殷實元空虛。千中得一稱上戶,土赤聊當辰砂朱。五更飯罷走畫卯,水潦載道歸來晡。夫丁木物諸瑣碎,每以附近先供需。課程茶酒率倍開,所取鹽米何錙銖。逃糧逃金不待論,職田子粒尤難輸。公家督促過星火,唯聽捶撻生蟲蛆。幾年辛苦垤容蟻,一界了畢鍋游魚。間逢令宰賢恤者,蘇息無術空嗟吁。省府郡帖一朝下,義遜得許從鄉(xiāng)閭。徐君更是好義者,率以公正人爭趨。同時共事數(shù)君子,但有贊協(xié)無次且。出多出少由厚薄,若小若大皆歡愉。支吾縱廣非獨力,佽助能幾咸安居。移東走西可免者,那上趲下歸誰歟。不聞隳突到雞狗,但覺和睦安犁鋤。愿依此舉更堅久,美事無以三年拘。
思文圣考,對越在天。侑神作主,奉幣申虔。
醉鄉(xiāng)冉冉夢游閒,一夜涼風喚未還。可是應門無稚子,雙鳧仙去定誰攀。
日夕懷人人未歸,難憑孤注送殘菲。尋知池館來何暮,惜到芳樽愿已違。一樹秾盈酬夜雨,諸天縹渺共斜暉。紛紛蜂蝶休猜怨,莫是東皇杜德機。
公馀聯(lián)騎入山城,老衲追陪得散行。短簿祠前看竹色,小吳軒上聽松聲。來游古苑春將暮,歸去南樓月已明。題遍新詩佳勝處,定應商略過天平。
霧駕云軿,雨巾風帽,一劍凌風飛過。下視茫茫,遙觀歷歷,不復更知天大。日月居諸,春秋代謝,幾見授衣流火。記岳陽、三度曾游,未必世人知我。游戲處、柳樹為徒,榴皮作字,聊說行藏如左。列豹重關,封狐千里,不滿楚人哀些。瓦礫黃金,蓬萊別館,歸去有誰知那。不須分、天上人間,南北東西皆可。
郁郁喬柯手自栽,秀分東岳藐徂徠。冰霜萬壑看凌厲,云霧中天日往來。造化獨私培養(yǎng)力,明堂須倚棟梁材。眷言仰止森嚴地,常藉清陰庇九垓。
郊禋饗帝就圜丘,誠格蒼穹靈既留。夜陟紫壇飆馭下,天臨黃道矞云浮。槐林雙闕恩方渙,禾黍三登歲有秋。幸睹賡歌千載遇,慚無銀筆贊洪猷。
目光牛背上,更時把、漢書看。記落葉江城,孤云海樹,漂泊忘還。懸知偶然是夢,夢醒來、未必是邯鄲。笑指螢燈借暖,愁憐鏡雪驚寒。投閑。寄傲怡顏。要一似、白鷗閑。且旋緝荷衣,琴尊客里,歲月人間。菟裘漸營瘦竹,任重門、近水隔花關。數(shù)畝清風自足,元來不在深山。
鄰里相歡起美談,通衢高柳碧鬖鬖。至今風俗稱虞芮,目擊岐周始自慚。
小桃似喜相君來,爭發(fā)新花繼落梅。更仗環(huán)溪醒殘酒,沒篙春水綠于苔。
那知仍是夢中人,只道如仙現(xiàn)厥身。從此紅顏能永駐,世間不更有殘春。
細雨堂前酒,初梅雪后吟。誰云新識面,已是舊知心。冉冉蓮花幕,青青桂子林。簞瓢千古意,臨別一何深。
神之來兮,降茲下土。神之去兮,杳無處所。壇壝肅然,瘞幣徹俎。乃粒之功,冠于萬古。
夾道老槐分曉色,出樓寒鼓報衙聲。解牛敏手仍投暇,夢蝶閒身尚未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