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三賢堂詩 其二
誰稱三老作三山,夫子寧居季孟間。
駱廄侍人多媿色,鼈頭處士若為攀。
辭章小技應閑事,節義千年真大閑。
何似眉山專一壑,九京賢圣盡歡顏。
誰稱三老作三山,夫子寧居季孟間。
駱廄侍人多媿色,鼈頭處士若為攀。
辭章小技應閑事,節義千年真大閑。
何似眉山專一壑,九京賢圣盡歡顏。
是誰把三位賢士比作三座名山,夫子(這里指三位賢士之一)的地位應在季孟之間。駱廄的侍從們大多面露慚愧之色,鱉頭處士又怎能比得上他們。辭章這類小技藝應是無關緊要之事,而節義歷經千年才是真正重要的。哪比得上眉山專注于一處山水,九泉之下的賢圣都會盡展歡顏。
三老:指三位賢士。三山:以山喻人,形容其地位重要。夫子:對賢士的尊稱。季孟:指春秋時魯國三家大貴族中的季氏和孟氏,這里表示地位的一種排序。駱廄:可能指養馬的地方或與馬相關的場所,具體指代需結合背景。媿色:慚愧之色。鼈頭處士:鱉頭可能是地名,處士指未出仕的人。辭章:詩文寫作。節義:節操和義行。眉山:可能實指眉山,也可能有象征意義。九京:即九泉,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的內容推測,當時社會可能存在重辭章而輕節義的現象,詩人有感于此,借贊頌三位賢士來表達自己對節義的重視和對賢士的敬仰。
這首詩主旨在于贊頌三位賢士,強調節義的重要性。其突出特點是通過對比和設問等手法,鮮明地表達觀點。在文學史上雖可能沒有廣泛影響,但反映了當時部分文人對道德品質的追求。
滿地瓊花皎皎,堆個雪人剛好。兩眼嵌彈珠,鼻子嵌顆紅棗。粗糙,粗糙。不似人家手巧。
青樓春酣鸚鵡杯,孔雀屏風錦繡開。銀鸞玉鳳嬌聲歇,楊柳斜飛舞回雪。越娘含醉弄絲桐,十纖宛恨哀弦中。調成白雪惱芳容,長卿茂陵發如蓬。
風伯吹云不成雨,稼穡如焚誰守土。鈴齋夜聞水車聲,遙想田間老農苦。汗流氣喘饑眼花,厭聞窟中鼉打衙。妻兒相勞勿愁嘆,多少高田無水車。
梁塵不動畫船空,幸留緗帙見遺風。官因屢黜歡能古,詩到無題語必工。松桂影邊綦履散,蘼蕪山下夢魂通。西泠煙月雖如昨,誰領風流向此中。
市井都非昔,屠沽豈有人。酒壚惟馬乳,花陌總車塵。戎索今無外,胡天亦早春。遼東君更去,好絮管寧巾。
聚散悲萍梗,功名羨鼎鐘。高云鴻影落,疏葉露華重。慷慨游燕趙,文章重辟雍。黃金臺上醉,何日得相從。
大漠高空寂建牙,兩軍相見醉琵琶。天閑苜蓿多羌種,胡女胭脂盡漢家。云里射生旋入市,日中歸騎不飛沙。金錢半減犁庭費,五利應知晉史夸。
灼灼山半花,閑閑水中藻。茍無松柏心,飄零向誰道。蜉蝣炫衣裳,楚楚苦不保。野老惜春色,間籬薙青草。青草忽已繁,蘭蕙日已老。蘭蕙日已老,我心當奈何。人生貴適意,所樂豈在多。卓然負書翁,悠悠謝山阿。
金陵猶是帝皇州,六代繁華指故丘。宮市直通芳樂苑,漏聲高出景陽樓。錦袍客侍春江宴,玉樹歌從月下游。賺得御溝花下水,年年羞向野墻流。
南國芳菲共一叢,夭桃秾李挹清風。河陽欲問栽花地,喬樾當門是狄公。
定律零陵玉管,調鐘始平銅尺。龍門之下孤桐,泗水之濱鳴石。河靈于是讓圭,山精所以奉璧。滌九川而賦稅,乘三危而納錫。北里之禾六穗,江淮之茅三脊。可以玉檢封禪,可以金繩探冊。終永保于鴻名,足揚光于載籍。
瘦骨懼寒集,病懷驚運周。回愁緣腸轉,孤緒隨噫抽。念昔苦多謬,慚今未違尤。流光逐逝水,瞬息不暫留。涉川當乘舟,遵岐當駕辀。前修有良軌,后輩宜勉由。尚須策其駑,庶幾道可求。
紫燕雙飛深院靜,簟枕紗廚,睡起嬌如病。一線碧煙縈藻井,小鬟茶進龍香餅。拂拭菱花看寶鏡,玉指纖纖,捻唾撩云鬢。閑折海榴過翠徑,雪貓戲撲風花影。
天留霽色傍江開,畫舸輕橈疊鼓催。漁父不知吟澤恨,樓船堪并濟汾來。風含蘭氣宜新浴,霞帶蒲香入舊醅。傍晚榜歌聽互答,舟前爭道錦標回。
虞卿輟著書,杖策入金臺。冠蓋青云合,軒車紫霧開。北杓轉西指,西日屢東回。如何羈客久,未獲介人來。千金買斛酒,一日傾一杯。酒闌風塵扇,咫尺不相見。不見愁此心,山高復水深。食玉炊丹桂,囊琴卷布衾。驅車賣舊幃,出郭嘆斯時。忽見魯連子,走馬到何遲。慰問不得意,各言前相思。舉杯酌流水,解琴調素絲。一彈渭水怨,再奏西山悲。曲路各南北,會面未能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