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興二十七首 其一五
石蘭媚幽姿,叢生在空谷。
霜雪凍不死,寒碧秋更綠。
結交薇蕨中,疇昔傍人屋。
山行偶見之,采采不盈掬。
歲久未消歇,懷袖自清馥。
我欲寫君心,寄以孤生木。
必有非耳人,聽此無譜曲。
石蘭媚幽姿,叢生在空谷。
霜雪凍不死,寒碧秋更綠。
結交薇蕨中,疇昔傍人屋。
山行偶見之,采采不盈掬。
歲久未消歇,懷袖自清馥。
我欲寫君心,寄以孤生木。
必有非耳人,聽此無譜曲。
石蘭展現(xiàn)著嫵媚幽雅的姿態(tài),一叢叢生長在空曠的山谷。霜雪也凍不死它,在寒秋中它的綠葉更加蔥蘢。它與薇蕨為伴,從前也曾生長在人家屋旁。我在山間行走偶然見到它,采了一把還不滿手。歲月長久它的生機未歇,放在懷中自有清幽的香氣。我想表達你的心意,就借這孤生的樹木。一定會有知音之人,能聽懂這無譜的曲調。
石蘭:一種香草。
媚幽姿:姿態(tài)嫵媚而幽雅。
疇昔:從前。
采采:采了又采。盈掬:滿把。
清馥:清香。
非耳人:指知音之人。
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可能是詩人在山間行走時,看到石蘭的生長狀態(tài),聯(lián)想到自身的境遇和追求,有感而發(fā)創(chuàng)作此詩。當時社會或許存在一些不被理解的現(xiàn)象,詩人借石蘭表達自己堅守高潔、渴望知音的心境。
這首詩主旨是借石蘭贊美高潔品質,渴望知音。其特點是以物喻人,托物言志。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具有廣泛影響力,但體現(xiàn)了詩人獨特的情感表達和審美追求。
歸意隨流水,江湖共在東。
山陰何處去,草際片帆通。
雨色春愁里,潮聲曉夢中。
雖為半年客,便是往來鴻。
欲竊高倉集御河,翩翩疑渡畏秋波。
朱宮晚樹侵鶯語,
誰令不解高飛去,破宅荒庭有網(wǎng)羅。
八月瞿塘到底翻,孤舟上得已銷魂。
幕中職罷猶趨府,感知肺腑終難說,從此辭歸便掃門。
關門南北雜戎夷,
草木秋來即出師。
落日風沙長暝早,
自古邊功何不立,
漢家中外自相疑。
忽從一宦遠流離,
無罪無人子細知。
到得長江聞杜宇,
想君魂魄也相隨。
天驕發(fā)使犯邊塵,漢將推功遂奪親。
離亂應無初去貌,重上鳳樓追故事,幾多愁思向青春。
終南山是枕前云,
禁鼓無因曉夜聞。
朝客秋來不朝日,
曲江西岸去尋君。
廣水遙堤利物功,因思太守惠無窮。
自從版筑興農(nóng)隙,想當戰(zhàn)國開時有,范蠡扁舟祗此中。
如何執(zhí)簡去,便作掛帆期。
澤國三春早,江天落日遲。
縣人齊候處,洲鳥欲飛時。
免褐方三十,青云豈白髭。
清時選地任賢明,從此觀風輟尹京。
日月天中辭洛邑,聞說圣朝同漢代,已愁征入拜公卿。
庭前樹盡手中栽,先后花分幾番開。
巢鳥戀雛驚不起,
門外尋常行樂處,重重履跡在莓苔。
棹返霅溪云,仍參舊使君。
州傳多古跡,縣記是新文。
水柵橫舟閉,湖田立木分。
但如詩思苦,為政即超群。
幾作西歸夢,因為愴別心。
野銜天去盡,山夾漢來深。
疊浪翻殘照,高帆引片陰。
空留相贈句,畢我白頭吟。
誰云郎選不由詩,上相憐才積有時。
卻是龍鐘到門晚,日望南宮看列宿,迢迢婺女與鄉(xiāng)比。
天涯長戀親,闕下獨傷春。
擬住還求己,須歸不為身。
臨岐仍犯雪,掛席始離塵。
共泣東風別,同為滄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