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文長老
久向人間脫俗緣,了無罣礙度年年。
一塵不惹菩提樹,四大俱空兜率天。
閑??篆香供鼻觀,靜翻貝葉養心田。
推敲對景清吟處,應是渾無蔬筍篇。
久向人間脫俗緣,了無罣礙度年年。
一塵不惹菩提樹,四大俱空兜率天。
閑??篆香供鼻觀,靜翻貝葉養心田。
推敲對景清吟處,應是渾無蔬筍篇。
長久以來向往在人間擺脫世俗因緣,毫無牽掛地度過一年又一年。像菩提樹一樣不沾染一絲塵埃,四大皆空好似身處兜率天。閑暇時點燃篆香來供嗅覺欣賞,安靜地翻閱佛經滋養內心。對著眼前景色推敲詩句清吟時,應該完全沒有那種帶有僧家酸氣的篇章。
次:次韻,和詩的一種方式。
罣(guà)礙:牽掛、妨礙。
菩提樹:佛教認為釋迦牟尼在此樹下悟道,象征覺悟、智慧。
四大俱空:佛教認為地、水、火、風為四大,四大皆空指世上一切事物都是空虛的。
兜率天:佛教所說的欲界六天中的第四天。
??(ruò):點燃。
篆香:香的一種,因其形狀如篆字。
貝葉:古代印度人用貝多羅樹葉書寫佛經,后指代佛經。
蔬筍篇:指帶有僧家酸氣的詩文。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的內容推測,當時社會可能佛教氛圍濃厚,詩人可能與文長老交往,對其超脫世俗的修行生活十分贊賞,從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文長老超脫世俗的修行生活。其突出特點是充滿佛教意趣,用典豐富。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當時文人與僧人的交流以及對佛教文化的推崇。
高唐齋右壤,終古作津途。山色猶銜岱,云容不是巫。坡陀分麥隴,閭井半桑樞。歇馬斜陽下,應嗟霸氣徂。
旅館西風九月寒,脩篁搖翠兩三竿。最憐明發歸舟里,可得推篷帶雨看。
聞命須為歲暮行,敢辭風雪犯崢嶸。喑嗚朔吹車初發,浩蕩江聲夜欲明。憂患萬端天正醉,蹉跎一老世方輕。病山此作增人氣,眾濁何妨號獨清。
輕盈窕窈邯鄲姬,挾琴鳴弦聲乍希,梁塵拂空霜霰飛。霜霰飛,云霧集,月西沈,日東出。
霜洗橫枝月上初,春彝更可共談無。玉杯一一寒于雪,貯以詩腸渺似湖。
夜行烏桓道,風寒野氣白。橐駝駕輕車,怒項不肯發。馬嘶欲人立,令我豎毛發。四山無居人,明月照積雪。時方甲兵收,未乾新戰血。況乃多盜賊,白晝聞殺越。平生所經地,憂虞轉恇怯。我行豈不遲,心傷望京闕。
生平許國慚無補,化作東風掃虜塵。
天地一指,萬物一馬。踏倒系驢橛,清風滿天下,莊生亦是悠悠者。
栽培護靈根,夾道若車蓋。坐待八千歲,儼立風雨外。
我夢隨汝去,東阡松柏青。卻入西州門,永愧北山靈。
翠霞映日,柱礎生云,衣袂先冷。石燕飛時,天與亂山俱暝。稍見如絲隨風細,漸看密灑滄江迥。倚闌干,恁昏昏過了,清和光景。小樓外、榴花間竹,可恨紅英,飄墜苔徑。霧罩陽臺,悽惻夢魂難醒。階下決明憂爛死,草根得意惟蛙黽。正蕭條,又沉沉戍鼓,夜涼人靜。
大巖颙颙昂眾峰,長年秀色摩蒼穹。中峰獨高勢最雄,支牽脈貫相附庸。朝賓大明滄海東,岫云勃郁凝青紅。懸崖萬仞寒潭空,下有晴雪生喬松。形勞膽怯望莫窮,但覺一氣浮洪濛。松摧雪凍藏蟄龍,峰顛鎮以龍王宮。擁潭出云如白虹,妖魃卻走年穰豐。南村北崦篁樹叢,喧招巫覡撾鼓鐘。苔荒怪石低復崇,嵌空欲墮疑神功。直者覆釜橫列墉,森布兵戟羅群童。盤回絕頂路杳通,扳藤舉膝撐心胸。嗟予北游覽岱宗,太行西來連華崧。浮生萬里隨飛蓬,夢寐豈與當時同?;⑿胁葙却盗绎L,苦寒側翅號冥鴻。麻姑敬亭知幾重?李謝空復遺塵蹤。悲來狂呼赤鯇公,五湖煙波駕孤篷。
歲晏促王程,寧辭帶月行。罡風九野吼,殘雪四郊明?;罗H嗟車耳,兵符問谷城。殷勤向關吏,霜角莫頻聲。
西溪高隱有馀清,最愜閒中野老情。秋夜幾回來借榻,竹聲清比讀書聲。
布衣蔬食百無營,底用江湖更有聲。正爾多才憂管輅,何如一肆老君平。逢人足可談忠孝,對鬼無勞語爽精。問鵲占珠還動否,親年喜懼室嬛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