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昌地理王生求詩
千古青囊破六丁,太原衣缽在心經。
天教文字留心印,世有兒孫振說鈴。
跨斷九龍行地脈,踏翻八卦撼天星。
靈犀一點無傳訣,莫向山頭泥鬼靈。
千古青囊破六丁,太原衣缽在心經。
天教文字留心印,世有兒孫振說鈴。
跨斷九龍行地脈,踏翻八卦撼天星。
靈犀一點無傳訣,莫向山頭泥鬼靈。
千百年來精通堪輿之術可破神怪之力,太原的堪輿衣缽已銘記于心。上天讓文字留下心印,世間有兒孫能傳承學說。跨越九龍探尋地脈,踏翻八卦撼動天星。靈犀一點并無可傳的秘訣,不要在山頭迷信那些鬼怪靈異。
青囊:古代堪輿學著作《青囊經》,這里代指堪輿之術。
六丁:道教神名,泛指神怪之力。
太原衣缽:可能指源自太原的堪輿流派傳承。
心經:這里比喻牢記于心。
說鈴:比喻學說、言論。
九龍:可能指地理上的九龍山脈或風水格局。
八卦:易經中的八卦,與風水相關。
靈犀:指敏銳的洞察力。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可能當時堪輿之術較為流行,有唐昌地理王生向詩人求詩,詩人借此表達對堪輿之術的看法和態度。
這首詩主旨在于肯定堪輿學傳承,又提醒人們不要盲目迷信。其特點是將神秘的堪輿學與理性思考相結合。在文學上展現了當時對堪輿文化的一種思考態度。
匹馬出金陵,冠蓋雜途擁。日落到江東,官舍頗清迥。秋月當窗明,永夜霜氣重。孤榻不成眠,一雁度寒隴。艤船欲渡江,潮勢兼天涌。須臾波浪平,百櫓相曳踵。嘔啞響中流,舉目神駭悚。安得在周行,我命若膠鞏。
境地平和心態寧,夜來風雨不須驚。滄桑久歷身猶健,茶飯俱甘神益清。坐擁書城堪笑傲,夢游閬苑任從橫。平生自哂無奇志,只愛詩騷是正聲。洙泗家風潤澤深,年方舞象效哦吟。離鄉負笈奔千里,古廟青燈惜寸陰。勉稱恩師傳缽意,難忘慈母倚閭心。寒窗伏案咿唔夜,猶自青青似子衿。九十三年如一瞥,驀然回首亦吁噫。正當孽海橫流日,恰是高山仰止時。局促轅駒難展足,飛騰河鯉易傷鰭。文章未必關窮達,無限上綱誠足悲。一生低首向韓蘇,浩海雄濤孰可如。生也有涯須惜福,老而無饜是耽書。上窺姚姒茫無際,俯弄孫曾樂有馀。后院丹樨蓬勃發,含苞欲放此其初。
魚水千年慶,龍云億載春。乾元開泰運,圣主得賢臣。畫像丹青炳,書題刻畫真。春宮承寵舊,秋谷賜名新。扶日登皇極,經邦贊化鈞。甘盤基相業,傅說應星辰。報國非私已,逢時豈愛身。誰能動天子,今復見山人。始白詩書效,行看俗化淳。碩陳歸美意,作誦比丞民。
紅葉村邊白板扉,林間剝啄愧新知。離居自信難同俗,載酒何時許問奇。黃蘗人亡空有寺,錦袍仙去更無詩。知君此日登臨意,不比兒曹飽腹嬉。
燈煙一帶紫光斜,何處新妝踏落花。前面金蓮雙綵燭,行人知是五侯家。
參差江上笛,長似怨湘君。況復離群夜,高齋月下聞。
癡想歸來老逸民,鄉邦變亂孰曾經。狂童當面能為盜,儒者修身轉近刑。且廢詩書習椎魯,便拋田宅耐飄零。等閑失馬家無恙,一任呼牛身得寧。
埋照逃虛只自知,壯心消盡學呆癡。愛看瀟灑頻調鶴,厭見贏輸懶下棋。萬卷書淫何日了,半生詩癖倩誰醫?續騷不用為天問,造化元來是小兒。
何年遠城市,來此寄高情。客有求書札,誰從隱姓名。茅茨寒更濕,花竹晚初成。江海尊前意,依依見弟兄。
渺渺中流?小舠,露華初冷碧天高。一痕落鏡秋宜月,萬籟無風夜自濤。消盡霸圖猶說蠡,傳流餉道不通漕。浮樽自適東南興,何必淋漓污錦袍。
水邊兩鵠語時,山下一牛鳴地。蒼梧翠竹森然,長與閑云臥起。
千載駝鈴寂,消沉漢與唐。泉開明月白,窟啟塞沙黃。餓虎何須飼,毒龍今更狂。如來本無體,垂手對空王。
竹徑裹茅茨,荒煙晚未炊。氄禽爭灌木,吠犬守巴籬。涉世終于拙,歸田已自遲。老親頭白盡,眠雨話吾私。山冱雪云低,荒蕪略有蹊。逢人多說虎,隔塢忽聞雞。寒剖蜂房戶,晴分麥町畦。邇來神亦健,薄飯厭羹藜。且莫嫌窮僻,山居盡自奇。候樵分玉蕈,熏穴得香貍。杯雋明冰片,崖寒孕雪芝。不遺吾一美,慚爾野人為。近況居然野,稱呼只墅民。有詩供課最,無債惱比鄰。性亦無嫌懶,人多不解貧。每過田父宿,吾自認吾真。牛背夕陽暖,沙頭霜葉寒。酒生寧可薄,橘老尚多酸。友昔幾相賣,山吾素所歡。墻陰有茅茨,留得菊花看。
才閣南沙榻,乘閒我又來。為誰山有月,從此徑無苔。霜怯千年樹,云低百尺臺。題名忘歲月,巖畔桂初開。
巖壑恣登臨,瑩目復怡心。風篁類長笛,流水當鳴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