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韋侍御司議赴東都
洛京千里近,離緒亦紛紛。
文憲芙蓉沼,元方羔雁群。
河關連鞏樹,嵩少接秦云。
獨有臨風思,睽攜不可聞。
洛京千里近,離緒亦紛紛。
文憲芙蓉沼,元方羔雁群。
河關連鞏樹,嵩少接秦云。
獨有臨風思,睽攜不可聞。
洛陽離此千里之遙卻似近在咫尺,離別的情緒也紛繁雜亂。你在御史臺如芙蓉生于清沼般出眾,與賢才們交往如同元方置身于羔雁之群。黃河關隘連著鞏縣的樹木,嵩山少室山與秦地的云相連。只有我臨風思念,這離別之情難以言說。
洛京:指洛陽。
文憲:指御史臺。芙蓉沼:比喻御史臺環境優美。
元方:東漢陳紀的字,這里借指賢才。羔雁群:指賢才聚集之處。
河關:黃河關隘。鞏樹:鞏縣的樹木。
嵩少:嵩山和少室山。秦云:秦地的云。
睽攜:離別。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當時友人韋侍御司議要前往東都洛陽,詩人寫下此詩送別,表達離情。
這首詩主旨是送別友人,突出特點是將離別之情與山河之景結合。在文學史上雖影響不大,但展現了唐代送別詩的常見風格和情感表達。
弟兄何處采山薇,
白雪空多豈療饑。
頗恨年年沙上雁,
秋來偏自向南飛。
口合任煙云,全家鷗鷺群。
軟黃將柳信,滑碧上溪紋。
花榭因窗作,葑田帶水耘。
湖塘三十頃,自著藕根分。
瘦石孤松手自栽,此心何處不春臺。
人當木檻攤書坐,天放山城入畫來。
落拓一身無俗韻,交游四海仰清才。
繪圖我欲供摩詰,展卷相親日幾回。
康衢聲響罷陶陶,
饑餓相尋到我曹。
美醞二升殊可戀,
野人何事笑東皋。
朝朝暮暮復朝朝,裹被蒙頭又一宵。
老閱世情猶有味,久安閒境轉無聊。
狂搔白發絲絲落,驚見朱顏日日凋。
回首壯心真自笑,蹄涔安得趕江潮。
佛法遍在一切處,
一切處求不可求。
鼓腹臺前成現句,
牧童也解倒騎牛。
重重雪外山,渺渺煙中路。
路轉山橫無盡愁,正是分攜處。
望極錦中書,腸斷魚中素。
錦素沈沈兩未期,魚雁空相誤。
呼風唱棹逐前艖,自覺江程晚更賒。
極浦雁行連螮蝀,夾洲漁火入蒹葭。
浪痕到石潮還信,人影移灣客未家。
莫向三山沖晦望,海天明日正晴華。
筑室棲支遁,為園象給孤。
流泉動朱瑟,松露落明珠。
施食山禽睨,翻經野鹿趺。
言尋許玄度,先遣具醍醐。
竹塢梅莊墩又墩,穿林散步主賓渾。
山花獻彩當霞錦,荔子浮香佐晚樽。
止可閒情收野趣,勿將世事雜清言。
盤桓勿覺牛羊下,踏遍苔莓屐有痕。
危檻跨層城,憑高俗慮醒。鵬飛適莽蒼,鴻去上青冥。隱地臨箕嶺,賢游會德星。躋攀何日共,遠目寄郊坰。
舊館懷賢躅,先朝翊帝圖。虹梁引層構,血汗出奇駒。幾杖延鄉老,詩書問魯儒。南天望云氣,應泣舜蒼梧。
馳暉易逝發難玄,屈指驚心二十年。
北渚離愁芳草外,東風歸信落花前。
煙開巴峽銅梁秀,月照涪江石鏡圓。
栩栩瀛洲還舊夢,嚶嚶喬木又新篇。
幾日輕陰寒測測。東風急處花成積。醉踏陽春懷故國。歸未得。黃鸝久住如相識。
賴有蛾眉能暖客。長歌屢勸金杯側。歌罷月痕來照席。貪歡適。簾前重露成涓滴。
雨過見虹明,長橋欲映城。
窗間晴氣入,空際晝涼生。
有扇徒看畫,無冰自覺清。
人知太守姓,不減漢公名。
病中聞雁更添愁,
筋力何堪上小樓。
近水遠山新瘦損,
凄清一夢盡成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