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陪劉中丞宴昌樂寺送梁廷評
獨坐三臺妙,重陽百越間。
水心觀遠俗,霜氣入秋山。
不棄遺簪舊,寧辭落帽還。
仍聞西上客,咫尺謁天顏。
獨坐三臺妙,重陽百越間。
水心觀遠俗,霜氣入秋山。
不棄遺簪舊,寧辭落帽還。
仍聞西上客,咫尺謁天顏。
獨自坐在三臺之上感覺美妙,在重陽佳節身處百越之地。在江心觀察遠方的風俗,秋霜之氣融入了秋日的山巒。不嫌棄舊有的簪子而將其保留,怎會推辭落帽的雅事而返回。還聽說那西去長安的客人,很快就能去拜見天子容顏。
三臺:星名,這里可能指官員的職位。
百越:古代南方越人的總稱。
遺簪:比喻舊物。
落帽:用孟嘉落帽的典故,形容人有雅量。
咫尺:形容距離近。
天顏:指天子的容顏
具體創作時間不詳,推測是在詩人陪同劉中丞于重陽日在昌樂寺設宴為梁廷評送行時所作。當時詩人身處百越之地,可能當地的風土人情和節日氛圍觸發了他的創作靈感,同時為友人西上長安而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在于記錄重陽宴集送友之事,突出了宴集的高雅氛圍和對友人的美好祝愿。其特點是將寫景、用典和抒情巧妙結合,展現了詩人的文學才華。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體現了當時文人宴集唱和的文學風尚。
聞說新秋次第來,先期特地遣詩催。要憑嚴令驅殘暑,散作清涼遍九垓。
喚扁舟載酒,直轉過、水門東。正十里平湖,煙光淡淡,雨氣蒙蒙。回頭二三名老,望衣冠、如在畫圖中。但得城頭晚翠,何須席上春紅。清樽旋拆白泥封。呼作白頭翁。要與汝忘情,高歌一曲,痛飲千鐘。夕陽醉歸扶路,盡從渠、拍手笑兒童。官事無窮未了,人生適意難逢。
久矣寒窗美曲肱,絕交書到短檠燈。向來問舍漁樵侶,肯作歸田粥飯僧。耕罷夕陽牛觳觫,睡殘明月鶴鬅鬙。年來老懶略相似,見兔何能便放鷹。
臘盡江梅未放春,欲將何物贈情親。端居陋巷有真樂,寄語吳門老丈人。
夢入瑤臺千步芳。萬妃相向玉為裝。同心鞶帶翠羅長。濃艷只宜供枕席,醉魂長是傍壺觴。紺紗囊薄為誰香。
雖有蓮荷浸屋東,暑煩睡過一陂紅。秋來人意稍蘇醒,似惜霜前零亂風。
云里軒窗半上鉤,望中千里見江流。高林日出三更曉,幽谷風多六月秋。仙骨自憐何日化,塵緣翻覺此生浮。夜深忽起蓬萊興,飛上青天十二樓。
湖雨湖煙,晚來秋色明如鏡。踏歌聲靜。月喚涼花醒。小小蘭舟,短短蘭橈并。晶窗凈。柳絲交映。綠上風鬟影。
望望山疑近,行行路轉遙。依岡梅子熟,夾路豆香飄。翠幕縈朱戶,紅妝簇畫橋。百錢猶掛杖,爛醉在今宵。
獨向山中訪隱君,行窮千澗水沄沄。仙家更在空青外,只許人間禮白云。
君不見蘇秦昔上秦王書,嫂不下機妻不炊。青燈長夜股流血,黃金六印何累累。又不見陶淵明,富貴視之鴻毛輕。腰寧不折五斗米,歸來籬菊秋盈盈。周君妙年江海客,幾度吳花醉中摘。蒲帆半幅風颼颼,長嘯一聲江月白。我家亦在蒲海頭,此時春酒濃如油。堪憐千里尚飄泊,恨不共買東歸舟。
謝瞻屋里立籬墻,似水弘微糞也嘗。康樂始興門戶盡,聿脩祖德獨柴桑。
七朝迷瘴霧,一昔倒狂瀾。天意竟難料,皇圖不再安。寧甘蹈東海,不忍縶南冠。自古誰無死,從容就義難。
鳳雛驥子日相高,白發蒼顏笑我曹。讀遍牙簽三萬軸,卻來小邑試牛刀。
烏鵲成橋擁翠軒,牛郎今夕會天孫。休嗟隔歲佳期少,良會人間有幾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