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謝胡子游學正二首 其一
瞻紫陽山日仰高,此翁暮景亦云勞。
一爻變卦逢初遯,萬古哀心寄續騷。
倬彼大賢猶蠖屈,矧予小技僅蟬號。
竹林書在吾能讀,不厭千周更百遭。
瞻紫陽山日仰高,此翁暮景亦云勞。
一爻變卦逢初遯,萬古哀心寄續騷。
倬彼大賢猶蠖屈,矧予小技僅蟬號。
竹林書在吾能讀,不厭千周更百遭。
瞻仰紫陽山,每日都對其懷有崇敬之情,這位老者晚年也十分操勞。一爻變卦遇到了最初的退隱之象,萬古的哀傷之心寄托在續寫的《離騷》里。那位偉大的賢才尚且如尺蠖般屈身,何況我這點小技藝不過像蟬鳴般微不足道。竹林中的書籍我能夠研讀,讀上千遍萬遍也不會厭煩。
次韻:舊時古體詩詞寫作的一種方式,按照原詩的韻和用韻的次序來和詩。
紫陽山:山名,可能與朱熹有關,朱熹號紫陽。
仰高:表示對人或事物的崇敬。
暮景:晚年。
一爻變卦:古代占卜術語,一爻發生變化形成新的卦象。遯(dùn):同“遁”,有退隱之意。
續騷:續寫《離騷》,這里指表達哀傷之情的文字。
倬(zhuō):顯著,高大。
蠖(huò)屈:像尺蠖一樣彎曲,比喻人不得志而屈身。
矧(shěn):況且。
蟬號:像蟬鳴一樣,比喻微不足道。
千周更百遭:表示讀很多遍。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中內容推測,可能是當時社會賢才不得重用,詩人有感于此而作。詩人或許對像朱熹這樣的賢才的遭遇感到惋惜,同時也表達自己在學問道路上的追求。
這首詩主旨在于表達對賢才的崇敬與哀傷,以及對自身的自謙。其突出特點是用典豐富,意象生動。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當時文人的思想情感和文學創作風格。
匣中有劍囊有琴,美人昔贈雙南金。琴是嶧陽之古桐,凝煙拂霧高岡岑。百鳥過之徊翔而不敢下,丹穴之禽經此留遺音。劍是昆吾切玉之勁鐵,秋星為铓雪作鐔。才動金環神鬼泣,未離寶匣蛟龍吟。一從軒轅戰涿野,崩云揮日光華夏。一從有虞奏南薰,卿云白雪流雰雰。感君贈我意,我行雙佩之。風煙萬里不自保,行藏千古寧須疑。一片清霜吐蓮鍔,七弦流水含金徽。劍以待風胡,琴以待鐘期。世間聽曲皆里耳,誰能為我辨雄雌。近聞塞上風塵起,胡騎紛紛渡遼水。又聞帝室賡明良,正風合雅從古始。吾將拭我青萍,拂我緣綺。三戰為君渫胡血,再鼓為君洗俗耳。行令四海無妖氛,還坐清風竹林里。
梅花舊名剎,此日得相過。地僻翠蘿合,山深寒更多。古碑還半蝕,丹灶已傳訛。惟有菖蒲草,春來綠滿阿。
徒倚長謠愁作堆,情鐘生死自堪哀。欲銷葛尉無窮恨,除是張喬再世來。
東風裊裊,飛花一片點征衣。等閒耗損香霏。春去春來無跡,靜里幾人知。問沈郎何事,帶減腰圍。功名愿違。算此計、未應非。剩把閒愁殢酒,幽興裁詩。溪山好在,悵眼中、渺渺故人稀?;厥滋?、清淚如絲。
函谷西封欠一丸,閒愁關系正無端。風埃會洗清明雨,老我尋芳興未闌。
四望浮云翠掃空,舷窗時被亂花封。群峰起伏掀天浪,車陣盤旋入海龍。前路將沾南國雨,飄風為洗北人慵。投詩先與山神別,丘壑何曾芥我胸。
隱囊班幾恣清游,最諱人間說故侯。菊勝東陵瓜五色,家輸荊楚橘千頭。降心只傍禪僧語,信足那妨醉尉留。若問弇園何所似,六橋西去藕花洲。
兩京當日見初開,尚想凌云繞故臺。倚竹姱姿應小駐,高樓急管未須催。傷春遠目空千里,急景愁腸自九回。為說西園泉脈動,許攜小隊探春來?;纳窖┍M水生煙,獨發寒英媚遠天。亂蕊凝姿殘照里,瘦松含態晚風前。疑將翠袖倚修竹,若獻明珰傍廣川。喪亂自嗟容鬢改,攀條三嗅惜流年。
闕下文星煥紫虛,多君詞藻似相如。鳴珂曉待金門漏,染翰時翻石室書。拜命初辭天祿閣,之官遠赴斗牛墟。旬宣政要求民瘼,行見封章奏玉除。
酒滿秦淮花滿樓,春風吹動木蘭舟。不知陌上千條柳,曾綰離人一片愁。
松柏托茂林,高不尋丈至。寸喬附太山,未長已千里。置身患不高,馀事安足擬。游必蓬萊游,棲必昆崙棲。仙游必祥云,仙茹必靈芝。鳳凰雖自饑,妄食固不回。癡鳶嚇腐鼠,可笑空自疑。
此翁家世印累累,平生俯視造物兒。堪笑癡人不省誤,猶說此翁真個癡。
白頭吾友漸無人,君去臺關失所親。歸雁聲催南海節,落梅香待建安巾。云中冒頓頻乘月,雪里花門未動塵。到日郁孤當小歲,羊裘先得漢家春。
絲桐在秋色,秋色在絲桐。一彈鬒已變,何煩奏曲終。
邂逅京華歲欲闌,尊前論舊雜悲歡。十年離別空相憶,萬里驅馳只獨難。已喜驊騮歸御廄,遠隨鴛鷺拜金鑾。明朝又過長淮去,玉雪紛紛撲馬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