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素問十六首 其七
窶人冒殺氣,感寒多兩傷。
貴者不其然,所患由高粱。
美石能發瘨,芳草能發狂。
喜怒不中節,邂逅身亦亡。
窶人冒殺氣,感寒多兩傷。
貴者不其然,所患由高粱。
美石能發瘨,芳草能發狂。
喜怒不中節,邂逅身亦亡。
窮人冒著寒冷的氣息,受寒后身體往往多處受傷。富貴的人卻不是這樣,他們的疾病多是因為吃了太多精細的食物。精美的石頭藥能引發癲癇,芳香的草藥能使人發狂。如果喜怒情緒不能適度調節,偶然間就可能失去生命。
窶(jù)人:窮人。
兩傷:身體多處受傷。
高粱:同“膏粱”,指精細的食物。
美石:精美的石頭,這里指石藥。
發瘨(diān):引發癲癇。
芳草:芳香的草藥。
不中節:不能適度調節。
邂逅:偶然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素問》是中醫經典著作,詩人讀此書后有感而發。當時社會貧富差距明顯,不同階層生活方式差異大,詩人可能是基于此觀察到不同的健康問題。
這首詩主旨是強調生活方式和情緒調節對健康的重要性。其特點是通過對比和舉例說明問題,通俗易懂。在文學史上雖不具重大影響,但反映了當時對健康問題的思考。
綠章連夜奏通明,欲向東皇硬乞情。海國秋寒卿憶我,棠陰春淺我憐卿。最難客座吳偉業,重遇南朝卞玉京。后會茫茫何日再,中原擾亂未休兵。
處處多栽竹,家家盡結茅。蜜房封蛹戶,蠟樹系蟲包。甕汲泉微濁,鋤耕地頗磽。傍檐羞草具,無粟易山肴。
野芳韻幽襟,暄景逗春意。僧居白云深,清磬出林際。
幽徑松竹深,人行陰露滴。獨犬下階眠,一嫗當戶績。旌幢高殿閉,鐘磬虛堂寂。道士不相逢,蛛絲懸素壁。
蟬如軟語鳥如弦,小石潭空月正圓。我在人間行已倦,得來松蓋即家椽。
勒石燕然奉詔還,寶刀猶系雀龍镮。可是聞風先破膽,論功誰復羨天山。
越山高步碧云梯,洗墨池寒落照低。仙子已騎鸞鶴去,白團如月問誰題。
從來好飲杯中物,醒即高歌醉即眠。寄謝多情天上月,病中辜負二三年。
無端盡日匿深宮,心事針藏碧海中。噙淚蚌唇珠歷歷,溢涎螭吻藻蒙蒙。連宵有露花芯絳,半夜無聲雪徑紅。幾點愁蛾初散盡,一痕弦月又融融。
昨日聞弦管,今朝是土堆。人生不如葉,猶得趁風回。
晴原夕照到孤莊,落木蕭條堪斷腸。甕底空留麥種在,河橋昨夜巳浮霜。
近有村人帶血論,使君親與驗傷痕。鶩行剛道非行劫,只是行人兩作喧。
神物登天擾可騎,如何孔甲但能羈。當時若更無劉累,龍意茫然豈得知。
十載襟期利斷金,高山無固海無深。忽看鳳闕城中會,還似雞窗夢里尋。袖底電飛雷煥劍,壁間泉響伯牙琴。休論鑒物知音事,識取悠悠太古心。
船去四十日,家無消息傳。江頭人不到,客旅眼徒穿。當暑衣無葛,愆期榻有氈。何當來土物,免使貸鹽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