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州
東海舊場屋,南江新塞垣。
璽書行絕域,銅柱入中原。
草暖聞鳴鹿,江清對飲猿。
何時一樽酒,重上謝公軒。
東海舊場屋,南江新塞垣。
璽書行絕域,銅柱入中原。
草暖聞鳴鹿,江清對飲猿。
何時一樽酒,重上謝公軒。
東海曾是舊日科舉考場,如今南江成了新的邊塞。皇帝詔書傳達到這極遠之地,銅柱標志著中原的邊界。春草暖時能聽到鹿鳴,江水清澈可看到猿猴對飲。何時能和友人共飲一杯酒,再次登上謝公軒。
場屋:科舉考試的地方。
塞垣:邊塞城墻,這里指邊塞。
璽書:皇帝的詔書。
銅柱:東漢馬援曾在交趾立銅柱,作為漢朝最南的邊界。
謝公軒:可能是當地一處有紀念意義的樓閣。
具體創作時間不詳。辰州在古代是偏遠之地,可能當時處于邊疆防御時期。詩人或許是奉皇帝詔書來到此地,面對新的邊塞環境,感慨科舉與邊塞的不同,同時也思念友人。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在邊塞的復雜心境和對友人的思念。其特點是將歷史與現實、自然與人文相結合。在文學史上雖不具有廣泛影響力,但反映了當時邊塞生活和文人情感。
縷金翠羽。妝成才見眉嫵。倦倚繡簾,看舞風絮。愁幾許。寄鳳絲雁柱。春將暮。向層城苑路。鈿車似水,時時花徑相遇。舊游伴侶。還到曾來處。門掩風和雨。梁間燕語。問那人在否。
老眼羞還此放開,東涂西抹也曾來。如今扶漢輸公在,只有桐江一釣臺。
先府西征日,高賢進謁時。驊騮神異骨,丹鳳羽毛奇。外計留關決,中朝失表儀。濟時才不展,已有令名垂。奉使頻聯職,寬條喜共頒。蒹葭倚白玉,培塿對高山。勇退輸先識,榮歸得早閒。塞垣聞訃日,感舊涕潺湲。鄉里尊耆德,朝廷重老成。銅符辭寵命,琳館遂高情。天下三尊盛,人間五福榮。豈唯身獨享,有子紹家聲。
梅關北下水如湯,十日南風是豫章。歸去滕王新閣上,更將文記次三王。
建溪雷信催雪雨,雀舌初生毛半豎。旋吹賜火試新茶,諫議元是賞音人。分來粟粒奇芳具,獨許詩腸知此味。自從陸氏著新經,初覺松濤忽泉沸。黃金價重起西巴,紫筍香浮播押衙。玉乳碾塵消酒渴,月團飛鳳破淫哇。君歌明珠艷,我和欲垂鑒。君斗早戰酣,我亦思鳴劍。乃知草木才可薦,今古賢愚同口羨。嗟予性僻為吟苦,夢回晝漏初驚午。七碗洗盡,萬斛愁苦。
織鐵懸梯飛步驚,獨立縹緲青霄平。騰蛇游霧瘴氛惡,孔雀飲江煙瀨清。蘭津南渡哀牢國,蒲塞西連諸葛營。中原回首踰萬里,懷古思歸何限情。
盡道家貧賣笊籬,潑天富貴許誰知。風前斂手一轉語,未必丹霞識得伊。
殘星在戶月盈階,獨起披衣踏草鞋。料得城中人臥穩,蒙頭敝絮掩空齋。
宿酒初醒無氣力。欲減春衣,卻被輕寒勒。滿院春蕪依舊碧。落花狼藉春鶯寂。舊恨已教愁萬疊。積得新愁,又向眉峰結。中酒傷春休再說。憑闌坐待初生月。
雪炷抽寒焰,辰香掃炙塵。譜詞分侍女,鬻帖與門人。邊信封黃鼠,鄉心想白鱗。卑官與大吏,一種逐蹄輪。
上林花未有,中禁綵先成。葉逐剪刀出,蕊從妝粉生。紅繁內人手,香染侍臣纓。不是將春競,天心重發榮。
瓊樓不可僦,蝸處且為家。綠蔭窗前樹,紅肥幾上花。日高猶伏枕,夜靜每思茶。有客時相過,門停載酒車。
默坐閉柴扉,琴書清百慮。處世亦有何,靜觀終須悟。富貴不可求,吾行有吾素。朝來新雨足,懶綠生嘉樹。擾擾竟何為,生機天所具。對此小庭間,幽禽自來去。
分手躊躇沙水邊,春風拂袖倍凄然。長安去路云風迥,阮曲歸途節序遷。補袞慚予非美錦,飛黃期爾著先鞭。驅馳皇路男兒事,無那離情各恨天。
不樂區中偪,言從方外游。人嘲安用解,客難曷為酬。貝葉經三藏,蓮花酒一甌。生涯問流水,天地竟虛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