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家傳成 其二
選將初年起范陽,和戎晚節誤平涼。
大功宜受春秋責,盛毀何能日月傷。
文士談兵多謬誤,蘭臺作史漫裁量。
折衷自有成書在,公論從知千歲長。
選將初年起范陽,和戎晚節誤平涼。
大功宜受春秋責,盛毀何能日月傷。
文士談兵多謬誤,蘭臺作史漫裁量。
折衷自有成書在,公論從知千歲長。
選將之初從范陽開始,晚年在平涼因與戎人和談而失誤。建立大功之人也應受到歷史的評判,一時的詆毀又怎能損傷其長久的聲譽。文人談論軍事大多存在謬誤,史官著史也隨意評判。自有公正的定論留存于成書之中,人們也知道公論會流傳千年。
范陽:古地名,在今北京、天津一帶,此處可能指選將的起始地。
和戎:與少數民族講和。
平涼:地名,今屬甘肅,這里指相關的和談事件。
春秋責:像《春秋》一樣對人物和事件進行評判。
蘭臺:漢代宮廷藏書之處,后泛指史官。
折衷:調和使適中,這里指公正的定論。
由于“北平家傳成”相關信息較少,推測此詩創作于詩人對歷史人物和事件進行研究、反思之時。可能當時社會上存在對歷史人物功過評判不一的情況,詩人有感而發,強調應公正客觀地看待歷史。
這首詩主旨在于強調對歷史人物的評判應公正客觀,不能被一時的詆毀或文人的謬誤所左右。其突出特點是議論性強,以史為鑒。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反映了詩人對歷史評判的深刻思考。
徹底清閑住草堂,更無一事可商量。時時攲枕寒窗下,靜看西山白鷺行。
鳴駝出西域,銜尾自連連。漢驛凌云去,胡人踏雪牽。常時識風候,過磧辨沙泉。老覺肉封側,猶蒙錦帕鮮。
令尹兮謷謷,群司兮噥噥。哀哉兮淈淈,上下兮同流。菽藟兮蔓衍,芳虈兮挫枯。朱紫兮雜亂,曾莫兮別諸。倚此兮巖穴,永思兮窈悠。嗟懷兮眩惑,用志兮不昭。將喪兮玉斗,遺失兮鈕樞。我心兮煎熬,惟是兮用憂。進惡兮九旬,復顧兮彭務。擬斯兮二蹤,未知兮所投。謠吟兮中壄,上察兮璇璣。大火兮西睨,攝提兮運低。雷霆兮硠磕,雹霰兮霏霏。奔電兮光晃,涼風兮愴悽。鳥獸兮驚駭,相從兮宿棲。鴛鴦兮噰噰,狐貍兮徾徾。哀吾兮介特,獨處兮罔依。螻蛄兮鳴東,蟊蠽兮號西。蛓緣兮我裳,蠋入兮我懷。蟲豸兮夾余,惆悵兮自悲。佇立兮忉怛,心結縎兮折摧。
老至豈今日,煩憂祇自繁。修名紆紫極,短發任黃昏。讀易嗟何得,知非可復論。最嫌春夢淺,不到郭西村。
仙真異跡豈無因,海岳靈區合有人。夜殿焚香親制草,詰朝分遣內臺臣。
一夜聽濤下九江,渡頭月落水茫茫。酒家攔道邀行客,店女聞聲認老鄉。湖口煙波天外渺,廬山面目霧中藏。荻花楓葉應猶在,曾濕青衫淚幾行。
天祿歸來且道裝,高齋八九瞰瀟湘。花前白恰新云氣,枕底青山舊日光。竹影侵溪朝洗研,柳梢披雨夜焚香。故應禪味如鹽水,宿世曾為青草堂。
一杯留子坐更前,沙飯藜羹亦暢然。節到重陽猶二日,人歸萬里是經年。疏籬問菊方抽蕊,新月窺池欲上弦。莫笑白頭狂喜甚,從來風雅貴薪傳。
入泮重采芹,九老存八士。王去陳繼之,公胡又不起。
衙齋無事雨初晴,山澤有容春向深。何物東風吹不散,祇應多病謫官心。
將進酒,歌鏤衣。舉玉爵,停金鞿。鳳琯龍笙,碩人其頎。于以解憂,式飲庶幾。莼羹鱸膾紛哉馡,蟹黃初溢鳧翠肥。促膝勸君君莫違。君不見朝始暉,夕轉霏,魯陽戈在誰能揮。嗟爾烏兔,胡為逐逐環我巖上扉。童時種柳今十圍,釣游舊跡遍天地,想像徒依稀。幸無風蕭蕭,雨祈祈。三秋雖云杪,九月猶芳菲。有翩者鳥,嚶鳴相依。盍簪實難,知音亦稀。相逢不為樂,他時夢寐懷容輝。粲粲黃花,盈盈翠微。肅肅命駕,采采忘歸。仰見云間翼,不入虞羅機。安能摧眉折腰謁朱門,趨瑣闈。疏鐘動,明星稀。酌復酌,酒行如翔翚。不醉明月將笑我,窺簾幃。羊腸世路艱且巍。犢有妃,妃呼狶。狐以為蒼,當譽反譏。齷齪蓬茅叢,啼絡緯,騰伊蝛。此中髑髏,昔曾牙緋。谷量牛馬,塵積珠璣。僮奴策驂焱騑騑,薰天勢倏成露晞。縱能化鶴去千載,華表誰真逢令威。南溟徙鹍鵬,西北荒蕨薇。商顏絕蘿徑,渭曲空漁磯。古來豪圣今盡非,徒勞營魄聆音徽,窮經何用編絕韋。我且濯明河而振纓,翳扶光以樂饑。吐情向君君莫笑以誹。醉來長嘯粵山上,浮云直北連燕畿。山中多木,矗矗如旗。其下流水,活活清于沂。粵王一去古臺在,惟有飄飄霜葉飛。
虛名肝膽更無疑,下馬金臺便與詩。絕學高山那此念,應魁敷五是吾師。眼中人物公何去,病里行藏我自知。萬里輕舟真莫問,空江殘雪寄書遲。
不得長相守,青春夭蕣華。舊游今永已,泉路卻為家。
士衡招隱翠幄,長統卜居露幃。未若君家扃岫,千峰盡鎖雙扉。老去林泉屬我,時來軒冕輸君。正好南冥運翼,未用北山移文。
風云如此際,留滯是何年。總為君親合,非關出處懸。有書歸使節,回夢聽朝鞭。恒說中興事,公才善勉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