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山
衰老歸山寮,山寮無雜事。
柴床石枕頭,長伸兩腳睡。
寒拾約不來,豐干騎虎至。
虎性本不馴,蒼苔都踏碎。
春風補得完,八八六十四。
衰老歸山寮,山寮無雜事。
柴床石枕頭,長伸兩腳睡。
寒拾約不來,豐干騎虎至。
虎性本不馴,蒼苔都踏碎。
春風補得完,八八六十四。
人衰老后回到山間的小屋,山間小屋沒有繁雜之事。以柴床為榻、石頭為枕,伸直兩腳安然入睡。寒山、拾得相約卻沒來,豐干騎著老虎到來。老虎本性不馴服,把青苔都踏碎了。春風能修補好這一切,就像八八六十四那樣自然。
山寮:山間小屋。
寒拾:指唐代詩僧寒山、拾得。
豐干:唐代天臺山國清寺僧。
此詩具體創作時間不詳。從內容推測,詩人可能年老后厭倦塵世紛擾,選擇歸隱山間,在寧靜的山居生活中創作此詩,以表達內心的感悟與心境。
這首詩主旨是展現歸山后的閑適與超脫,其特點是語言質樸、意境獨特,帶有禪意。在文學史上體現了禪詩自然、隨性的風格。
嘉樹著青子,崇蘭吐幽花。慇勤沖細雨,小徑岸烏紗。
不喜尋花柳,生憎泥酒杯。因君以文會,老我亦能來。未數金錢菊,休誇蠟瓣梅。東山不到久,幾度為誰開。
時豐公事少,筆硯任橫斜。環郭江山秀,人情等物華。
此杉已百年,林立官道側。鬼神所訶護,斤斧不敢迫。愛此遺直姿,凜凜有正色。未云支大廈,聊以蔭行客。作詩調令尹,為我驛壁刻。但使杉長存,懸知令清白。
聞道琴臺只斷丘,知音去后更誰游。人琴一慟千秋淚,臺筑雙空萬念休。淪滅乃為真世相,平生何必苦搜求。天公猶有仁長在,山自蒼蒼水自流。
軍城秋日靜堪貪,幕府無人筆自談。見說麟經新傳就,千秋不數杜征南。
天雞叫沈碧,金波騰太陽。煜若萬珊瑚,回光射扶桑。中有三老人,白發何昂藏。競手海屋籌,兼攜華封章。昔逢百六天地荒,長鯨吸海海欲狂。一書盡護諸校尉,片檄立散千馀皇。功成肯落鴟夷后,酒船茶灶無不有。葵藿雖懸捧日心,衡荊且袖澄清手。蓬萊仙人王子喬,中年瓠落仍萍漂。挽君鵬背且轟飲,看君水擊摶扶搖。
蕭蕭南浦白云秋,楓葉蘆花相對愁。何必更窮千里目,亂山凝碧滿溪樓。清霜夜落梧楸樹,脫葉驚風隕如雨。一番掃盡一番新,策杖閑將黃葉數。
三徑壺觴此重過,牽衣無奈故情何。主人清論花間出,稚子閑嬉竹下歌。草閣煙云揮翰集,柴門鳥雀灌園多。知君厭聽風塵語,長日清樽對碧蘿。
桃花謝卻菜花黃,四月田塍豆莢香。十里剪刀聲不斷,家家辛苦事蠶桑。
幾回見你簾兒下。佯不采、把人斜抹。問著他、插地推聾啞。到學三郎改話。不也。不和我巧時休,和我巧時、都不怕。
廢剎臨官渡,香臺夜景澄。僧言龍火焰,卻是打漁燈。
城中無竹令人俗,寸土如金不可栽。誰向瀟湘煙雨里,揮毫移出萬竿來。
可憐淮水去來潮。春堤楊柳覆河橋。淚痕未燥詎終朝。行聞玉佩已相要。
一瀧煙雨一瀧晴,瀧口鴛鴦夾岸迎。風送猿聲滿城郭,行人忽起故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