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山堂僧
無生究竟是真源,浮世虛名可氣吞。
浄行要從圓處覓,好詩添向悶中喧。
一心認我如如體,萬事同渠莫莫言。
歸向靈巖巖底坐,道根圣果滿祇園。
無生究竟是真源,浮世虛名可氣吞。
浄行要從圓處覓,好詩添向悶中喧。
一心認我如如體,萬事同渠莫莫言。
歸向靈巖巖底坐,道根圣果滿祇園。
無生的境界才是真正的根源,塵世的虛名令人不屑。清凈的修行要從圓滿處去探尋,好詩能在煩悶時增添喧鬧。一心體悟那恒常不變的自我本體,萬事都隨它去不必多言。回到靈巖山巖底靜坐,道根和圣果會布滿祇園。
無生:佛教語,指沒有生滅,不生不滅。
真源:真正的根源。
浮世:人間,人世。舊時認為人世間是浮沉聚散不定的,故稱。
浄行:佛教語,謂清凈的戒行。
如如體:佛教語,指永恒存在的實體、實性。
祇園:即祇樹給孤獨園,是佛教圣地之一。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從詩的內容推測,詩人可能處于對塵世有所感悟,對佛教修行有深入思考的階段。當時社會可能存在著對名利的追逐,而詩人受佛教思想影響,希望通過這首詩表達自己的修行理念和對人生的看法。
這首詩主旨是宣揚佛教修行思想,強調無生境界和清凈修行的重要性。其特點是將佛教哲理融入直白的詩句中。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有限,但反映了當時佛教思想在文人中的傳播和影響。
煙濤萬里接天流,身世沈淪守故邱。每度秋風增馬齒,連年寒雪敝貂裘。乾坤文物經三變,海屋滄桑又一籌。若使中原計恢復,儒衣愿換鐵兜鍪!
晚來一棹鑒湖東,隊隊峰巒入短篷。一色藕花三十里,淡妝濃抹錦青紅。
九秋即景掛山堂,聊助空洞四壁荒。補破修殘粗畢事,親朋相慰歷滄桑。
懶窺戶外問晴陰,靜向窗前閱古今。江國事稀聊袖手,鈞天夢斷久灰心。
吾今為奉職,子莫怨鸞孤。
冷官誰顧雀羅門,一紙惟君肯見存。堪笑放翁昏至此,乘壺誤寫作朋樽。
莫言詞客例能哀,潦倒秋心唱越臺。碧玉奇裝颩短發,黃金淫祀蕩飛灰。九牛欲起梟雄夢,二虎終需控禦才。那有仙山樓閣在,劇憐左股割蓬萊。
黃樓嵯峨古彭門,云龍山下多煙村。暇日招游恣登陟,壺榼不用燔雞豚。淮泗交流清浪駛,呂梁迅急黃河渾。巉巖似騰北海蜃,巨嶂如起南溟鹍。岡阜縈抱氣尤王,洪波襟帶勢欲吞。振衣絕頂俯平壤,川原環拱云龍尊。古藤倒垂猿狖掛,怪石磥砢熊羆蹲。青疇千頃水方退,高壟往往留潮痕。禾根猶見集雁鶩,屋外直欲浮蛟黿。今年盛夏苦霪潦,茅檐白雨如翻盆。水田坐看秋稅減,寒谷惟待春風溫。城中居人尚安枕,萬家鱗次炊煙昏。茲山高曠足眺覽,巍然放鶴亭孤存。石磴逶迤古苔滑,蒼枝詰曲老樹髡。黃茅岡頭指遺跡,群羊仿佛眠云根。山人已往坡老逝,空嗟歲月如濤奔。殘碑寂寞野煙罨,虛廓蕭瑟寒云屯。勝游憑吊增慨嘆,不辭斗酒傾匏樽。
寒燈無焰醉瞢騰,獨對遺編感慨增。復壁人曾藏北海,墓門劍許掛延陵。全家大節存忠孝,三世深交歷廢興。郭隗臺荒荊棘里,茫茫棖觸恨難勝。
掩徑蕭蕭木葉聞,干將明滅動星文。青山獨據胡床坐,閒看中條石上云。木末飛軒面水流,終南遙掛萬峰秋。玄關白日重重閉,不放飛云去嶺頭。一徑莓苔盡日封,匡床云色臥雙龍。羅浮四百青天外,不認飛來第幾峰。十二巫峰掛楚臺,高唐新賦定誰裁。莫言神女朝行倦,夜夜閒云臥榻來。
閒名久謝掩青山,獨足峰頭指顧間。正訝馬蹄喧石磴,忽聞鳥語響柴關。故人茂叔能重到,生客敬夫也共攀。流水白云陪色笑,將知塵世有時閒。何勞車馬到深山,久絕虛名落世間。文章豈貴洛陽紙,道德空傳函谷關。入手明珠爭照耀,插天岱岳絕躋攀。從來國士酬知己,不信林泉盡日閒。
結廬在城中,車馬寂喧迎。旅人獨僵臥,寒戀布被輕。庭前有高樹,時來好鳥鳴。轉輾不成寐,頓使歸夢驚。曉起摘名花,袖濕露華清。徘徊還入室,小窗喜多明。有客來故鄉,河梁欣攜手。相逢不盡歡,城頭沽美酒。簾影壓檐低,糟香透屋厚。懷袖出家書,殷勤訴前后。未買故侯瓜,欲種先生柳。言為我輩陳,塵俗撲百年。
酒能養病懷偏拙,老愛看書目易昏。世事相違成寂寞,不堪惆悵倚柴門。
梅檐霜苦月來遲,又到停燈剪勝時。出意自描新樣子,丁寧休報小姑知。雪霽寒新臘八天,侍兒擎燭過妝前。肉糜舊話重拈起,引得紅腮一笑嫣。紅篆桃符白板扉,瓶梅寫影上床帷。蘆簾紙閣清相稱,不羨氍毹作地衣。滿城簫鼓嫁人天,裘馬郎君意氣鮮。獨有當年我惆恨,逢新偏憶舊纏綿。亦有偷啼向鏡臺,合歡杯是斷腸杯。張郎畫筆無心試,暗提王家扇子來。手提金箸撥爐紅,暗教恩私一歲中。首憶驚心試燈夜,一聲輕嗽畫屏東。文襪清彄手自緘,重毫絲履繡鶼鶼。心知餉姊須珍重,別上菱花鏡一奩。謝灶新添一瓣香,終年歡賞費茶漿。天公定恕風流罪,不藉君侯為諱藏。拼取無眠守歲華,聽殘竹炮幾千家。雞鳴尚伴熏爐坐,自扎同心柏子花。紗籠椽燭焰如幢,火齊呈花喜一雙。為惜輕風吹燼落,曉妝成后未開窗。金雀鴉鬟尚簸錢,殘年猶是柳枝年。鬟多力弱春消息,漸到眉心眼角邊。
環子竟逢山下鬼,老翁空嘆木牽絲。年年牛女相逢夕,記得憑肩私語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