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頌二十五首 其二三
信口道一句,栗棘金圈皆露布。
信腳行一步,柳陌花衢非活路。
未開口,未舉足,已前薦得,許你有個入頭處。
東湖一箭落雙雕,鳳棲不在梧桐樹。
信口道一句,栗棘金圈皆露布。
信腳行一步,柳陌花衢非活路。
未開口,未舉足,已前薦得,許你有個入頭處。
東湖一箭落雙雕,鳳棲不在梧桐樹。
隨口說一句話,那些看似難以突破的困境和束縛都如同公開宣告般清晰。隨意邁出一步,看似美好的繁華之地并非真正的出路。還沒開口,還沒抬腳,若能在此之前領悟,才許你有個入門的地方。東湖這一箭能射落雙雕,鳳凰棲息并不一定在梧桐樹上。
栗棘金圈:比喻佛法中難以突破的困境和束縛。露布:原指不封口的文書,這里引申為公開宣告。柳陌花衢:指繁華的街道、場所。薦得:領悟、理解。入頭處:入門的地方。東湖:可能是作者所處的地名或指代某個人。一箭落雙雕:比喻做一件事達到兩個目的。
偈頌是佛教僧人的唱誦之詞,此詩創作背景可能與佛教修行、講法相關。作者可能處于寺廟等佛教場所,面對修行者或信徒,通過此偈頌來傳達佛法見解和修行要點,引導人們正確的修行方向。
這首偈頌主旨是勸人在佛法修行中要擺脫世俗誘惑,提前領悟佛法真諦。其特點是用形象的比喻和直白的語言闡述道理。在佛教文學中,這類偈頌有助于傳播佛法思想,具有一定的宗教文化價值。
城南懷舊別,谷口寄春耕。
野鸛巢云老,林僧管瀑清。
養花疏石髓,煉藥伏山精。
見說孤燈雨,年來著易成。
出郭已虛曠,入門轉蕭森。
筠棲無六月,聊以解我襟。
紅日不到地,白云時滿林。
坐久石根冷,酒醒荷氣深。
飄飄黃冠客,臨流鼓瑤琴。
一鼓洗我耳,再鼓空我心。
山高水復迥,仿佛蓬萊音。
興盡拂衣去,城笳吹夕陰。
十年疏鬢為誰斑,天借儒冠日月閑。
欹枕寒生雙瀑澗,開門春滿七星山。
鶴歸尚覺遼城是,鵑老空聞蜀道難。
欲覓九還憑寄語,青牛何日度函關。
蓬萊閣上笑談余,別后思君看畫圖。
萍水相逢俱老矣,家山自好盍歸乎。
清風一榻莊周蝶,明月扁舟范蠡湖。
此是達人真樂事,客中何必嘆窮途。
入山采芝薇,豺虎據我丘。
入海尋蓬萊,鯨鯢掀我舟。
山海俱有礙,瞻望凝遠愁。
乾坤如許大,此身常浮漚。
依托豈無地,皇皇將安求。
何當跨鳳鵬,相從安期游。
短棹沖寒過浦東,扁舟一葉載詩翁。
斷煙流水殘云外,古木荒祠夕照中。
吟罷小樓何處笛,酒醒孤枕半江風。
潮生潮落朝還暮,堪嘆人生自轉蓬。
鄉心幾夢海壇居,半老儒冠計未疏。
岸竹色侵春壓酒,墻花香度曉翻書。
卜鄰俎豆三遷后,負郭田疇二頃初。
雨過新蔬青可摘,小船籬外賣溪魚。
逢春感孤羈,抱古來眾吠。
如何陵谷遷,芳草亦蕭艾。
自憐歲月晚,復覺湖海隘。
野鷗不受招,興在萬里外。
好風殘臘盡,春意動園林。
柳色獨青眼,梅花同素心。
江湖方轉徙,歲月自侵尋。
忍別山陰去,徘徊憶舊吟。
參橫月落幾相思,第一春風向此期。
乘興竹筇霜后路,寄聲籬落水邊枝。
禁中鼓絕花奴老,海上宮深鳥使遲。
獨抱素心誰是伴,羅浮仙夢隔天涯。
柴門春事盡,未見故人來。
樹密鳥相語,山空花自開。
傾心多日別,屈指幾時回。
為問頻書札,何時共酒杯。
苦熱如焚想雪山,清商一夕破愁顏。
炎光斷雨殘虹外,涼意平蕪遠樹間。
忙踏槐花猶入夢,老催蒲扇共投閑。
城頭遙望累累冢,遼海荒寒鶴未還。
清秋有余思,日暮尚溪亭。
高樹月初白,微風酒半醒。
獨行穿落葉,閑坐數流螢。
何處漁歌起,孤燈隔遠汀。
索居坐孤陋,卻掃甘隠淪。荒徑無轍跡,蓬藋方蓁蓁。
風雨撼四壁,一榻寄屈伸。誰念相如病,豈堪原憲貧。
友人隔河梁,懷思賦停云。柴車忽過我,問勞何殷勤。
促膝話契闊,道合情更親。語言邁流俗,意氣含至真。
情懷談不盡,澣我胸中塵。盤蔬與束脯,草草為爾陳。
瓦盆煮新酒,味有太古春。非徒洗磈磊,亦足消鬰陻。
北窗坐終日,薄暝生秋旻。斜陽戀客影,把袂不忍分。
此去歲月邁,何時復相親。我輩重道義,勢利何足云。
榮華易消歇,德齒久彌新。愿言保名節,努力配古人。
萬國曾朝會,群山尚鬰盤。
嚴祠鎮玄璧,故代守黃冠。
窆入云根古,梁歸雨氣寒。
年年送春事,來拂蘚碑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