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東林寺
遠公招隠處,宿我上方云。
夜永地祇出,谷虛天籟聞。
挑燈過鴈盡,得句曉窗分。
不寐關何事,幽棲意自欣。
遠公招隠處,宿我上方云。
夜永地祇出,谷虛天籟聞。
挑燈過鴈盡,得句曉窗分。
不寐關何事,幽棲意自欣。
這里是遠公招引隱士之處,我夜宿在這高山上的白云間。夜已深,地神仿佛都出來了,山谷空曠能聽到大自然的聲響。挑亮燈時飛過的大雁都已不見,清晨在窗前寫下詩句。我難以入眠是因為什么呢?是這幽靜的棲息之地讓我內心欣喜。
遠公:東晉高僧慧遠,居廬山,常與隱士交往。
招隠:招引隱士。
上方:指僧舍,在高處。
夜永:夜長。
地祇:地神。
天籟:自然界的聲響。
過鴈:飛過的大雁。
具體創作時間不詳。東林寺是著名佛教圣地,歷史上文人墨客多有游歷。詩人可能在游覽東林寺時,被這里的清幽環境所吸引,于是夜宿于此,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對東林寺清幽環境的喜愛。其特點是意境清幽,描寫細膩。在文學史上雖不算特別著名,但也體現了古代文人對自然和寧靜生活的追求。
鴉帶初陽照廣津,兔隨斜月滿虧輪。
瑞登韓筆名尤重,喜動歐吟事轉神。
不道奇毛妬霜雪,應知雅意合松椿。
龜年鶴歲猶嫌少,獻與尊堂別紀春。
梯旻一何高,其勢如龍蟠。下直湖萬頃,襟抱滄洲灣。
潭居占其勝,縹緲云濤間。海邦形勢地,秀偉此為尊。
諸湖如附庸,有水俱來環。元氣昔孕此,停蓄固有存。
挺生賢哲人,象服仍貂冠。道大久乃見,景好人亦閑。
堂堂八座貴,袖手樂其天。龍飛御宸極,廊廟須公還。
湖山雖爾佳,政恐思謝安。下客有侯喜,素仰斗與山。
摳衣荷延納,不棄蒯與菅。憐我塵土姿,欲使餌金丹。
祗愧坐斤骨,蛻形良獨難。恭惟我公賢,崔嵬不可攀。
茲遇垂弧旦,競賦崧高篇。南極正耿耿,三臺輝紫垣。
趣起對鈞秉,永輔基圖綿。
水北柳六一,家傳擲卦靈。
秋清演漁曲,春近著牛經。
掩肆花竹秀,排門柑橘馨。
應憐喜功者,虛要峴山銘。
久自知潘令,經曾薦禰衡。
居慚薄氣力,何以助聲名。
松柏非無歲,鹽梅會有羹。
又從沙際別,把酒候潮生。
飛飛下荒村,渺渺集蕪城。
振衣出虹蜺,覆簣超丘陵。
魯衛百世腴,夷齊萬年清。
翻然舍我去,東風初渙冰。
才通香火上高穹,雨腳隨收不見蹤。
豈但五民保狼戾,也緣造物相龍鐘。
連山柿栗難勝摘,入市禾麻乍出舂。
一飽可期秋釀熟,青山綠水即過從。
蓍蔡羲前識,簫韶舜后音。
追回賈誼貶,喚起屈原沉。
湘水汀煙闊,梅花署雪深。
余行陳跡久,因子一微吟。
草長城南地,愁人看自深。
白云偏向淚,青鬢獨驚心。
久病畏陰濕,家中厭苦吟。
今宵酒不盡,應有杜鵑聲。
步步谿山勝,橋亭建劍風。
土宜辭荔子,村塢盡油桐。
南店炊初滑,西舟石漸窮。
豈知旬日外,便訪去時蹤。
老慵祗合在雞群,變化那能慕海鹍。
壯歲親朋多死別,窮途造化與生存。
欲尋衣食愁無路,卻被妻孥怨少恩。
健筆期君今落第,相赒未得剩空論。
冉冉試百巧,棲棲終一丘。
死期甘慟哭,時事不勝憂。
貧只藏書在,恩將別業酬。
看君用意絕,身后令名留。
竹瘦門逾靜,樓高山太低。
白煙青樹走,細雨大江迷。
野水東西渡,園蔬上下畦。
僧無城市去,巖有鬼神棲。
桃湖避秦之遠孫,繞湖桃葉遮桃根。
父子聲名動場屋,綠衫手板桃花村。
相隨入南訪靈跡,九日山重海深碧。
韓公文高大冊印,秦系詩清小磚刻。
我已衰殘書不成,有語安能為重輕。
子今自出瓊瑰句,南伯南侯倒屐迎。
三見先生道愈尊,言提切切始能安。
如今抉破本根說,不作從前料想看。
有物有常須自盡,中倫中慮覺猶難。
愿言克己功夫熟,便得周旋事仰鉆。
東堂質疑匙啟鑰,西廂坐講水赴壑。
本朝合選經博士,萬里那投郡文學。
東風吹散石門冰,吳人送去蜀人迎。
雪山峩峩大江滿,柁樓過之清又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