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府戊午鹿嗚宴
黃堂燕衎盛衣冠,人道魁星照建安。
多士權衡推月旦,一番桃李屬春官。
升歌鳴鹿陪樽俎,好與溟鵬插羽翰。
發策致身須正學,功名久遠要人看。
黃堂燕衎盛衣冠,人道魁星照建安。
多士權衡推月旦,一番桃李屬春官。
升歌鳴鹿陪樽俎,好與溟鵬插羽翰。
發策致身須正學,功名久遠要人看。
在黃堂中舉行宴會,賓客們身著盛裝。人們都說魁星照耀著建安。眾多賢才的評價由眾人評判,這一屆的學子都歸屬春官掌管。宴會上唱著《鹿鳴》之詩,大家圍坐在酒食旁,祝愿學子們能像鯤鵬一樣插上羽翼高飛。進獻策論、進入仕途要依靠純正的學問,要讓人們看到長久的功名成就。
黃堂:古代太守衙門中的正堂,這里指舉行宴會的地方。
燕衎:宴飲歡樂。
魁星:中國古代神話中主宰文章興衰的神。
建安:地名。
月旦:指品評人物。
春官:唐、宋時指禮部,這里指掌管科舉考試的官員。
升歌:升堂奏歌。《鹿鳴》是《詩經·小雅》中的一篇,古代宴會上常演奏。
溟鵬:出自《莊子·逍遙游》,指大鵬鳥,比喻志向遠大的人。
發策:指進獻策論以謀求官職。
正學:純正的學問。
戊午年在建安舉行鹿鳴宴,鹿鳴宴是為新科舉子而設的宴會。當時科舉是文人進入仕途的重要途徑,舉辦此宴意在激勵學子努力進取,在這樣的背景下作者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祝賀學子科舉有成,并鼓勵他們依靠正學取得長遠功名。其特點是語言質樸,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無顯著地位,但反映了當時科舉文化和人們對科舉的重視。
沽河歇浦,好借琴聲尋夢路。未斷清愁,試問連環解得不。墨池如海,恨不從君舟共買。漁唱湖東,招隱他年認鄮峰。
老卻樊川杜牧之,風流誰賦柳絲絲?不關請告來歸早,惟恐尋春去較遲。畫舫行時長載酒,粉墻到處即題詩。至今留得狂名在,唯有纖腰弟子知。
秣陵珂馬晉陵舟,三十年來憶舊游。浩氣不隨秾李艷,清風常共大江流。韓公未老齒先豁,杜子多愁鬢巳秋。我欲相尋問真訣,崆峒道士肯點頭。
聽盡熙寧水樂聲,斷碑無字倚荒庭。云歸僧舍樹皆濕,犬吠獵圍山誤應。覆屋松陰遮日黑,隔林春色為官青。故侯轍跡無尋處,丞相題詩擬峴亭。
雪樓之中有至人,手持一卷《黃庭經》。閒居無事心太平,審能行之可長生。鼠須吐英玉螭蟠,山陰書仙脫塵凡。傳之琬琰堅且完,拓以繭素資陳玄。白黑粲粲久可觀,雙瞳炯炯常凝注。天君泰定歸俗慮,自然神全守深固。門中五城十二樓,粉黛當前身之蟊。被服《黃庭》急回頭,長生之方勿外求。古今日月車兩輪,昆侖蓬萊無晨昏。深藏巾笥培靈根,君能寶之可長生。
翙翙文鹓飛渡淮,葳蕤五采下天階。西疇昨夜雨初遍,田父謳歌有好懷。湘潭山色隨輕轂,談笑來為此州牧。隔岸桐林散綺霞,三月洞庭春水綠。
菲菲紅紫送春去,獨自黃葩夏日閑。那得文仙歸故園,黃冠相向到邱山。
霖潦浮階漲,筼筜滿院陰。風高秋瑟瑟,城迥晝沈沈。一徑穿苔破,孤亭積翠深。霜臺移種晚,聊閱歲寒心。
思賢夢寢過商宗,右武崇儒帝道隆。總覽權綱求治理,群臣臧否疏屏風。
侍宴瑤池更不歸,茂陵千古掛馀悲。祇今山下傳遺姓,應守瓊田舊玉芝。
久抱明珠懶暗投,寧甘竹箭賦楊州。家傳戴禮推高足,昆季韓江并出頭。向自汗駒遲一顧,今從老驥始相售。壯猷尚拔燕山幟,側席煩君借箸籌。
蝴蝶夢為花,花開幻蝴蝶。紫艷雙紛翻,香心不可拾。
行到西溪深處。斂槳怕驚蒼鷺。碧云橫,黃蘆涌。天如夢。歷歷遙山飛鞚。隔水一支簫。恍聞韶。
擬取安西襲玉關,短兵鏖戰下皋蘭。陰風勢挾天山雪,凍徹河源徹底乾。
惡風吹損讀書帷。書衣零亂時。武城曾子暫來歸。他家墻屋飛。詩思苦,壯心違。拼將雙鬢絲。天涯何處不流離。明朝誰得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