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頌一百零二首 其四一
高價賣生姜,雪真珠滿床。
清貧雖徹骨,富敢鬭君王。
灼然如是,膾身為食,漬血為漿,盡情供養,猶未相當。
若也未是,和煙耕綠野,枯笛送斜陽。
高價賣生姜,雪真珠滿床。
清貧雖徹骨,富敢鬭君王。
灼然如是,膾身為食,漬血為漿,盡情供養,猶未相當。
若也未是,和煙耕綠野,枯笛送斜陽。
以高價出售普通的生姜,卻似有雪般潔白的珍珠堆滿床榻。雖然清貧到深入骨髓,但這份富足敢與君王的財富相匹敵。若真能如此,即便將身體切細作為食物,浸泡血液作為飲品,用盡所有來供養,仍覺得不夠相稱。若還未達到這般境界,便與輕煙相伴耕種綠野,用破舊的笛子吹奏著送那斜陽。
雪真珠:像雪一樣潔白的珍珠,此處形容珍貴之物或修行境界的純凈。
徹骨:深入骨髓,形容程度極深。
鬭(dòu):同“斗”,較量、匹敵。
灼然:明顯、顯然。
膾身:將身體切細,形容極致的奉獻。
漬血:浸泡血液,指用血液作為汁液。
和煙:與煙霧相伴,形容田園生活的自然。
枯笛:破舊的笛子,體現簡樸的生活狀態。
此偈為宋代禪僧釋紹曇《偈頌一百零二首》之一。禪宗偈頌多為開示機鋒、闡釋佛理而作,此作或針對修行者對物質與境界的執著,通過日常生活場景(賣姜、耕作)引導悟入“不滯于物”的禪境,反映宋代禪宗“平常心是道”的思想。
全詩以“賣姜”“耕綠野”等生活化場景為喻,對比清貧與富有的態度,強調修行需超越物質束縛,或選擇自然簡樸的生活方式。語言通俗,禪意深遠,體現禪宗“即事而真”的思維特點,是宋代禪門說教的典型之作。
許國終無撓,居家不愿余。
深蒙明主眷,未覺故人疎。
高論三千牘,陰功四一書。
佳兒承積慶,端可大門閭。
才盡甘為世所捐,不如高臥了余年。
時逢毀譽心無諍,間有詩文手自編。
老去已知身是夢,閑來更得酒中天。
簾深午寂渾無念,只與白鷗相對眠。
門戶期興起,交朋務琢磨。
反身求大學,決意取儒科。
贊府聲尤著,鄰封惠亦多。
傷心濠上路,無復聽弦歌。
百年今已八十五,此去光陰能幾多。
足病半生為我祟,目昏今日奈渠何。
也知亂膜無方法,正為躭書被折磨。
瞽者欲行須用杖,不如安穩坐盤陀。
名都一何綺,宇內第一州。富貴習奢靡,??御乃其尤。
沈沈彼大屋,繚垣峻而修。主人正恩幸,執事近冕旒。
金多不可計,勢張渠得儔。藻幄群艷女,雕輿盛華騶。
器用尚方亞,服食中禁侔。園池亦何似,三島與十洲。
稱者不勝談,觀者徒眩眸。迅雷忽下擊,飛電仍窮搜。
方恃金玉堅,遽為煙霧收。天道不可欺,崇替定難籌。
陳跡變陵谷,誰復為悲憂。
青云年少歡娛地,脆弦繁筦東風里。
金狨醉倚玉驄驕,歸去畫橋臨綠水。
釵梁斜亸云鬟墜,錦帳美人初睡起。
促上紅茵翻舞袂,春愁不展眉峰翠。
場圃功初畢,天寒樂歲穰。
山居收蜜課,簷外割蜂房。
弱羽依晴日,纖腰怯曉霜。
鉛刀開戶牖,棘匕薦甘香。
作室何時再,趨衙未用忙。
百花辛苦處,今日為君嘗。
倦游歸騎自吳門,尋上封章叩帝閽。
俞旨肆頒旌素節,華文進直示優恩。
淵明妙句群賢和,疎傅佳名萬古存。
加我數年祈謝事,此心難與俗人論。
我作送行詩,勸終鋪美意。
吾君方急賢,侍從有虛位。
兩府多故人,東閣欠奇士。
如送鄭尚書,韻必以來字。
臺岳鐘神秀,居然社稷臣。
海涵書萬卷,魁冠數千人。
南服頻懷綬,西垣屢演綸。
惜哉真漢相,不遂秉洪鈞。
去歲所種竹,今歲望成林。
竹萌猶未見,時節春已深。
逮茲一雨潤,犢角庶可尋。
切勿輕剪馘,長養令蕭森。
何羨祖希情好隆,朱陳累世意交通。
舅甥巾屨頻相接,兄弟樽罍喜更同。
參坐幸容攻媿子,主盟全頼適齋翁。
日來愈得清閑趣,斗酒不妨時一中。
陳氏多名德,茲來慕典刑。
宮端驚宿草,冷撰又泉扃。
自古有遺直,祇今誰獨醒。
蒼蒼何可問,耆舊日雕零。
五子俱英發,尤知仲氏賢。
勤明真世濟,廉儉信家傳。
別乘徑為郡,高城欲捍邊。
版輿俄棄養,事業待他年。
交友俱名士,儀曹禮意周。
使華臨夏口,詩興共南樓。
喜得江山助,還同汗漫游。
更煩賢宅相,相與發潛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