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頌一百零二首 其九八
不守蠟人冰,不憐鵝護雪。
互用六根門,大地一團鐵。
百雜碎了也,妙盡依亡。
肱枕綠蘿形影絕,獻花百鳥自空忙。
不守蠟人冰,不憐鵝護雪。
互用六根門,大地一團鐵。
百雜碎了也,妙盡依亡。
肱枕綠蘿形影絕,獻花百鳥自空忙。
不執著于蠟人般易融的假象,不憐惜如鵝護雪般徒勞的執著。六根互用超越分別,法界實相如鐵般堅固不動。一切繁雜妄念都已破除,妙境與依賴皆歸消亡。以臂枕著綠蘿,形影俱滅無跡;百鳥獻花空自忙碌,終無對象可尋。
蠟人冰:蠟制人偶與冰造物,喻指虛幻易逝的外境。
鵝護雪:傳說鵝以體溫護雪,雪終會融化,喻對無常事物的執著。
六根門:佛教術語,指眼、耳、鼻、舌、身、意六種感官及其功能。
百雜碎:指世俗間各種繁雜的執著與妄念。
肱枕:以手臂為枕,形容閑適自在的狀態。
形影絕:形與影皆消亡,喻破除我執與法執后的空寂境界。
此偈當為宋代禪宗僧人所作。宋代禪宗盛行機鋒、公案,偈頌常用于開示弟子。創作背景或為禪修開示場景,旨在破除學人對外境的執著,引導體悟‘離相無住’的禪法核心。
全詩通過否定對虛幻外境的執著(蠟人冰、鵝護雪),揭示六根互用、法界實相(大地鐵),進而闡明破除百雜、妙依皆亡的究竟境界,以‘形影絕’‘百鳥空忙’作結,強調離相無住的禪悟本質,是禪宗直指人心的典型之作。
諸老俱淪落,流風日轉移。獨懷憂國意,長說渡江時。姓字誰如此,功名早不疑。卻收湖海氣,燕坐雪垂頤。
已辭鄂王宮,迢遞入天竺。鳥道煙蘿深,履聲落空谷。一溪度飛來,泠泠更幽獨。無為獨木橋,于此巢云竹。
塵蹤何處探仙源,晚共漁翁得細論。滿地野花桃樹少,半山煙雨洞陰繁。輪蹄影絡東西路,雞犬聲聞遠近村。更愿年登薄徵賦,人人溫飽即君恩。
想像通恍惚,大木涵天風。
孟嘉戴帽龍山落,王勃揚帆滕閣迷。本是有風今有雨,劉郎亦駭不能題。靜聽檐前鐵馬嘶,涼風過處雨凄凄。同人已負登高約,屐齒籬東印菊畦。
仰面看天,低頭覷地。明眼衲僧,討甚巴鼻。豈不見山前明覺寺里有個陳阇黎,解道蘇嚕蘇嚕悉哩悉哩。
寶劍沈淵月隕光,郤從海外悼鐘郎。其人如玉溫而栗,有筆生花艷且香。尚憶論文頻載酒,曾因示病一登堂。當時笑語皆陳跡,觀世真同大夢場。
一覺翛然已五更,窗橫梅影月偏明。年時記得嬉游罷,猶為梅花夢不成。賣薪買酒舊家時,人樂升平豈自知。節物如今不堪說,丘墟滿眼更啼饑。刃劍尤為花木災,園林不貸一株梅。呼童遍縣無尋處,安得成叢插燭來。
芳年妙妓,淡拂鉛華翠。輕笑自然生百媚,爭那尊前人意。酒傾琥珀杯時,更堪能唱新詞。賺得王孫狂處,斷腸一搦腰肢。
日出陰霾伏,天晴野色開。地偏無俗客,山遠有遺材。蜀魄催春苦,奔泉激石哀。悠悠付題詠,只恐□詩才。
白頭逢世好,佳句使人驚。往事思先甲,流年閱后庚。老馀家國淚,交見死生情。借問張平子,何時賦二京。游蹤同雪爪,世語半蘭奢。各述先人舊,彌增兩鬢華。夙興君不忝,身外我何加。愧乏江都筆,名山勒一家。
五十不入城,獨吟稱晚耕。日南提劍志,海上卻金名。故里松猶在,秋田草自生。江湖夢顏色,悵望有馀情。
馀生如此樹,值深秋,蕭瑟落江潭。似杜陵老去,支離南北、飄泊東南。前度婆娑生意,對此復何堪?遠眺秋江凈,露出精藍。招呼兒童凈掃,與樵青竹里,烹茗清談。問歸根何處?此理正遐覃。是天時,冬藏秋斂。向招提,問訊老瞿曇。齊解脫,與墜車醉者理相參!
名都多妖女,京洛出少年。寶劍直千金,被服麗且鮮。斗雞東郊道,走馬長楸間。馳騁未能半,雙兔過我前。攬弓捷鳴鏑,長驅上南山。左挽因右發,一縱兩禽連。馀巧未及展,仰手接飛鳶。觀者咸稱善,眾工歸我妍。歸來宴平樂,美酒斗十千。膾鯉臇胎蝦,炮鱉炙熊蹯。鳴儔嘯匹侶,列坐竟長筵。連翩擊鞠壤,巧捷惟萬端。白日西南馳,光景不可攀。云散還城邑,清晨復來還。
香袖長垂,翠樓閑倚,卷簾十里新晴。聽新腔水調,正夜月初生。幾回過,臨江竹徑,隔煙回首,曾認青青。算芳春、好景淮南,第一揚城。而今寂寞,剩紅橋,波影空橫。自爛漫花霏,風流夢覺,莫最多情。三十六宮禾黍,墻高處、古樹云平。更雷塘,凄雨孤舟,愁絕殘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