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如長老請
海印發光,昭然如日。
曾對大元圣主,默說不二法門。
默而說,說而默。
中興大仰叢林,天下第一法窟。
見者是誰,石頭古佛。
海印發光,昭然如日。
曾對大元圣主,默說不二法門。
默而說,說而默。
中興大仰叢林,天下第一法窟。
見者是誰,石頭古佛。
海印散發光明,明亮得如同太陽。曾面對大元圣主,默默闡述不二法門。默默中有所言說,言說中又歸于靜默。使大仰叢林中興,成為天下第一的佛法匯聚之地。見到這一切的是誰呢?是石頭古佛。
海印:佛教術語,指大海能印現萬象,常用來比喻佛的智慧能映現一切事物。
不二法門:佛教用語,指直接入道、不可言傳的法門,后比喻獨一無二的門徑。
叢林:指寺院。
法窟:指佛法聚集之地。
石頭古佛:一般指石頭希遷禪師,唐代高僧。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中提到“大元圣主”可知創作于元朝,當時佛教可能受到朝廷一定支持。昭如長老或許在弘揚佛法方面有突出貢獻,作者應是為贊美昭如長老中興佛法、傳承禪宗等功績而作此詩。
此詩主旨是贊美昭如長老弘揚佛法、中興叢林的功績。其突出特點是將佛法教義融入簡潔的文字中,以意象和設問增添詩的韻味。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反映了當時佛教文化的傳播和發展。
門有孫臏鋪,家存甘贄妻。夜眠還早起,誰悟復誰迷。
雁聲吹落五云間,帶月柴扉夜未關。寒氣僅傷凡草木,秋風難老舊河山。孔賓好學非求隱,元亮休官為愛閒。今古一株天上桂,近來聞說有人攀。
孤燈閃閃風還暗,清漏沉沉夜向添。案上數枝漙露菊,可憐疏落嫩纖纖。
包羞曾借虎皮蒙,筆陣仍推兔作鋒。未用吹毛強分別,即今同受管城封。
怪伊占斷殘春,漫天舞罷和煙墜。翻階涴雨,繞闌飄雪,惱人情思。黯黯濛濛,嫩寒池榭,畫簾空閉。奈鶯慵蝶怨,故枝瘦盡,愁欲斷,吹還起。撩亂詩魂似此。蕩斜陽、鬢絲羞綴。靈和夢遠,春痕千疊,忍教揉碎。結帶前歡,浮槎后約,總隨流水。算芳情不隔,天涯處處,惹東風淚。
門向山城靜處開,更無一點舊塵埃。葛藤尚憶龍溪老,拄杖橫擔便可來。
重見湖山淡冶姿,煙嵐怯望更迷離。只供倦客茹清淚,無復當年賺好詩。故宇溫存惟片石,扁舟邂逅剩篙師。小軒幽夢殘痕了,猶遣回波一蕩時。
我本山中牧羊客,偶然失腳紅塵陌。矯首丹崖不可攀,但見層空暮云碧。樓居仙人元不死,天長地久無消息。騎麟翳鳳者為誰,道上相逢不相識。披圖示我舊游處,流水桃花尚春色。為言白石久已爛,茯苓無復成琥珀。忽然長揖不肯住,飄若流星去無跡。若為握手賦歸來,永與人間風雨隔。
凝塵不去鼠行幾,劃見巨然與千里。修眉拂略遠意開,碎點孤煙樹如薺。髯龍郁郁新翠搖,我覺鄭公殊嫵媚。懸知自是棟梁具,歲晚霜雪須飽試。舊聞北岳鐘冱寒,長松造天冰裂地。蒼皮玉骨不受凍,礧砢千丈世絕擬。誰能為我試貌取,奇姿偉狀來眼底。張君平生飫所見,雅復愛此秀而美。雖然莫作差池觀,老壯險夷同一致。
不涂紅粉自風流,往往禪徒到此休。透過古今圈后,卻來這里吃拳頭。
陰蟲切切啼秋露,涼月娟娟照夕風。鸞鳳幾曾棲枳棘,鴟鸮多是占梧桐。人皆酤酒追陶令,我獨栽蓮學遠公。堪笑當年槐國夢,黃粱未熟已成空。
酒嫩細斟浮蟻綠,芡柔輕剝汗衫紅。搜羅物象嗟予拙,揮掃詞章放子工。
平時袞袞向諸公,投老猶推作郡公。未覺朝廷疏汲黯,極知州郡要文翁。
銀漢分涼,誤嬋娟、仙衣五銖初試。露綴鈿輕,風飐鈴圓,扶上晚籬煙紫。錦棚一角秋來早,只閒伴、吟人無睡。驀腸斷、紅墻淺夢,暗蛩啼碎。宛轉愁絲自系。偏盼到星期,替人憔悴。妒煞漢宮夜月,鴛機虛伴,渚蓮香墜。洗車消息前番雨,認綃碧、幾痕殘淚。數離緒年年,倩伊細記。
記與微明初到此,鐘流一杵洗心塵。竟看絕境成囂市,誰信禪天坐恨人。螺髻峰攢愁外影,龍鱗樹擁赦馀身。山門何日湔除凈,欲決靈泉涌玉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