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剡北門道中
晴日烘冬掃宿陰,籃輿伊軋出山深。
田夫忍凍妝旗帳,學子忘勞走佩衿。
三載一余多少過,萬人相送獨何心。
新官便好觀風俗,莫道無人識古琴。
晴日烘冬掃宿陰,籃輿伊軋出山深。
田夫忍凍妝旗帳,學子忘勞走佩衿。
三載一余多少過,萬人相送獨何心。
新官便好觀風俗,莫道無人識古琴。
晴朗的太陽照耀著冬日,一掃往日的陰霾,我乘坐著嘎吱作響的竹轎從深山里出來。農夫們忍著寒冷,裝點著旗帳;學子們不顧勞累,佩帶著衿帶奔走。三年多來有多少過錯,眾人相送我心里別有一番滋味。新上任的官員正好去了解民間風俗,不要說沒人能識得高雅的志趣。
烘冬:冬日陽光照耀。
宿陰:長久的陰霾。
籃輿:竹轎。伊軋:象聲詞,形容竹轎行走時發出的聲音。
妝旗帳:裝點旗帳。
佩衿:衿是古代學子的服飾,佩衿指學子。
三載一余:三年多。
識古琴:比喻懂得高雅的志趣。
具體創作時間地點不詳,推測詩人可能是在任職期滿離任時所作。當時社會環境可能相對穩定,詩人在當地任職三年多,離任時有百姓和學子相送,由此引發詩人諸多感慨。
這首詩主旨在于反思過往、勸誡新官。其特點是將生活場景與個人情感緊密結合,語言質樸。在文學史上雖無顯著地位,但能反映當時的社會生活和官員心態。
漆燈明滅半無光,斷碣凋殘字幾行。黃土一抔封馬鬣,紫苔三寸銹魚腸。月中似聽英魂泣,地下難埋俠骨香。況與伯鸞丘壟近,煩君并為薦椒漿。
隴西家世到仍云,許國清忠蓋代聞。有道風流賢太守,無雙才氣舊將軍。整弦使者情和易,承附諸郎藝逸群。便好畫圖收拾取,要傳盛事滿湘濱。
籬寒菊未折,墻陰草易衰。棲禽深避雨,游魚暗分漪。幽居自多感,況此阻良期。雖非間川岳,同晨悵離思。
雪邊行李別詩朋,詩教龍門在廣陵。十里紅樓明月夜,莫將新句讓徐凝。
原上官道泥已深,原下卑濕人怎禁。四方極目盡明水,野菜可餐何處尋。绹涂匍匐寡筋力,賓客逢迎甚胸臆。安得大禹鑿九州,更使蒼生免昏匿。
淡妝疏影兩依依,點綴橫斜畫總宜。恰似孤山籬落畔,小溪如練月如眉。
鐵石芳條誰矯揉,從教曲折抱天姿。龍蛇影碎玲瓏月,交錯難分南北枝。
手執筇敲結佩刀,直趨危頂一峰豪。回頭朝市聲聲遠,接武煙霞步步高。天上召雷池水漲,人間禱雨穴風號。九千七百三十丈,翠壓江湖幾點濤。
沙暖青蒲出,山晴碧樹分。琴樽閒傍水,杖屨獨披云。曠野流春氣,高峰駐夕曛。芳時不可負,寄語孟參軍。
舊國荒涼成黍稷,故交危脆似琉璃。高人獨喜湯師在,手把新文數道碑。
尊前酒盡即他鄉,豈為分攜始斷腸。失路客身輕似葉,倚門親鬢白于霜。歸裝不望中人產,內顧先營百日糧。未必綈袍能解贈,臨行還囑寄衣裳。
玉帶人間少,吾家有此溝。天門從亥入,地戶向坤收。夜雨書燈亂,春云墨汁浮。行看好孫子,應讖步瀛洲。
直宿殿廬聞好雨,四郊沾足慰宸心。承恩既醉宮壺酒,逢喜還分御帑金。
山川與城郭,漠漠同一形。市人與鴉鵲,浩浩同一聲。此閣幾何高,何人之所營?側身送落日,引手攀飛星。當年王中令,斫木南山赪。寫真留閣下,鐵面眼有棱。身強八九尺,與閣兩崢嶸。古人雖暴恣,作事今世驚。登者尚呀喘,作者何以勝。曷不觀此閣,其人勇且英。
貪人好聚財,恰如梟愛子。子大而食母,財多還害己。散之即福生,聚之即禍起。無財亦無禍,鼓翼青云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