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舒亦山少母鄒氏
我與亦山連,因聞少母賢。
順柔知自分,勤檢樂吾便。
心積兒孫福,家修香火緣。
平生庶無憾,此去坐青蓮。
我與亦山連,因聞少母賢。
順柔知自分,勤檢樂吾便。
心積兒孫福,家修香火緣。
平生庶無憾,此去坐青蓮。
我和舒亦山有交情,因此聽聞了他少母的賢德。她溫順柔和知曉自己的本分,勤勞節儉以自己的生活方式為樂。她用心為兒孫積累福氣,在家中虔誠修行結下香火善緣。她這一生大概沒有什么遺憾了,此去能安坐于青蓮之上(指去往美好的境界)。
連:有聯系、交情。
順柔:溫順柔和。
自分:自己的本分。
勤檢:勤勞節儉。
庶:大概、或許。
坐青蓮:佛教中常以蓮花象征美好、圣潔,坐青蓮有去往美好境界之意。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推測是作者在聽聞舒亦山少母鄒氏去世的消息后,有感于她的賢德而創作此詩,以表達對逝者的悼念。當時可能社會注重傳統的女性品德,鄒氏的賢德在當地有一定的口碑。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鄒氏的賢德一生。突出特點是語言質樸,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無顯著地位,但體現了當時人們對賢德女性的推崇和敬重。
八十頹齡血氣微
杖而后起固其宜
堯夫有句君聽取
腳力衰時藥不醫
子美詩名擅草堂,
欲判肥瘦比癡狂。
清言豈異古今轍,
雅意偏分上下床。
濁酒黃花耽夕月,
明窗棐幾趁秋陽。
門前漸乏俗人屨,
捕雀張羅正不妨。
妙年為學恥迂疏,直欲聲光擅八區。已是宦情嗟澹泊,可堪世態較錙銖。不調臺鼎行吾道,便翼天兵戮汝孥。出入功名當若此,自馀瑣細盡非夫。
我無尺地可耕鋤,君有高田占具區。若論生涯猶厚薄,獨于宦意等分銖。壯年未建鴻毛利,寸祿聊甘稚齒孥。不學庸庸自持者,高冠空食上農夫。
屋角黃鶯竟日啼,竹枝高處柳枝低。
風流大雅還開社,山澤遺民亦寄題。
草色綠深春已暮,梨花白盡葉初齊。
城西古寺無多路,惆悵東風惜馬蹄。
柳陰見黃河,日暮愁客心。極目但塵沙,不知春已深。
麥隴疊成梯,層層如劃簪。其顛平如掌,山態不可尋。
方舟壓奔溜,榜歌雜秦音。遭時苦躑躅,十年江海濱。
沉憂斗靡麗,厭作東南人。此行入蒼莽,翻覺眼底新。
岡陵郁雄厚,風物含蕭森。河聲去不息,來日愁因循。
對此真茫茫,吾衰復何任。一鳥意超忽,萬里天陰沉。
心境各殊態,勞者徒酸辛。
一室跏趺學坐忘
高槐古井欲生涼
秋蟬也合傷遲暮
不噪朝陽噪夕陽
二月算當歸,于今將半夏。誰與醉菖蒲,芍藥吹殘也。
啼鳥宿紗窗,清淚珍珠瀉。紅豆盡拋殘,笑把林禽打。
弱冠弄文翰,長年耽隱淪。
懷才甘自秘,抱璞向誰陳。
我亦輕余子,君寧讓古人。
屋梁顏色好,夢里許相親。
槐陰密處囀黃鸝。
午日正長時。
一番過雨,
綠荷池面,
冷浸琉璃。
紅塵不到華堂里,
纖楚對蛾眉。
笑偎人道,
新詞覓個,
美底腔兒。
勁松翠竹郁蒼蒼,瘦影黃色晚節香。霜鬢銀花已垂老,應求仁壽惜馀光。
朱紫宦卿不可攀,榮華富貴似云煙。人生意義為民福,育李培桃苦亦甘。
年老醒醒神更清
夜深幽室誦蓮經
兒孫睡覺應嫌我
石版時敲四五聲
山村休息早,
落日掩荊扉。
吠犬穿籬過,
流螢繞砌飛。
林煙看羃?,
野火辨依稀。
獨坐歡情少,
孤吟逸趣違。
月昏迷遠樹,
露重濕單衣。
吩咐行廚設,
朝晴蹋翠微。
云開遠見云臺路,樓閣天邊恰峙雄。
石拱金壇疑伏虎,澗翻銀漢有吟龍。
云間寒殿依僧定,風度疏松散午鐘。
不盡禪房終夜夢,披衣又覺月華東。
雪后晴初快,春前日漸長。
菊根萌已動,梅藟意先香。
禽語驚幽枕,冰消漲野塘。
衰殘難出戶,不是懶衣裳。
丞相今朝薨相位
衣冠贈典一番新
作場好夢歸鄉去
仰羨無非夢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