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山中友人 其一
聞道幽棲野思饒,徑無塵跡草蕭蕭。
長松架壑因為屋,老櫸橫溪便作橋。
煮石未須閑水碓,漱流何必棄風瓢。
吾生更愛深居樂,定擬相從不待招。
聞道幽棲野思饒,徑無塵跡草蕭蕭。
長松架壑因為屋,老櫸橫溪便作橋。
煮石未須閑水碓,漱流何必棄風瓢。
吾生更愛深居樂,定擬相從不待招。
聽說你幽居山中,充滿了山野情思,小路上沒有行人足跡,只有荒草在蕭蕭作響。高大的松樹橫跨溝壑,就成了天然的房屋;古老的櫸樹橫在溪流上,便成了一座橋。煮石煉丹不需要那閑置的水碓,漱流而飲何必丟棄風瓢。我這一生更喜愛深居山林的樂趣,打定主意要前來相伴,不用你相邀。
幽棲:隱居。野思:對山野的情思。饒:多。
蕭蕭:形容草木搖落聲。
架壑:橫跨溝壑。
櫸:一種樹木。
煮石:指道家煉丹。水碓:利用水力舂米的器具。
漱流:用流水漱口,指隱居生活。風瓢:一種葫蘆做的瓢。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但從詩中可以推測,當時詩人可能身處塵世,面對世俗的紛擾,聽聞友人在山中過著閑適的隱居生活,從而觸發了創作靈感,表達自己對這種生活的向往。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山中隱居生活的喜愛和向往。其突出特點是描繪了獨特的山林景象和自在的隱居生活。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具有重大影響,但體現了古代文人對自然、閑適生活的追求。
西日無情自去,東風有意相迎。青草池邊放鶴,綠楊堤畔聽鶯。
一聲骹叫唳長風,早有饑鳶到半空。驚破紅閨春晝夢,齊呼兒女看雞籠。
城邑久居心自倦,闉阇才出眼先明。龍門看盡伊川景,女幾聽殘洛水聲。太室觀馀紅日旭,天壇望罷白云生。此身已許陪真侶,不為錙銖起重輕。春盡登臨正得宜,人情天氣兩融怡。泛舟伊水風回夜,垂釣溪門月上時。逸興劇憑詩放肆,病軀唯仰酒扶持。浮生日月無多子,忍向其間更斂眉。樂則行之憂則違,大都知命是男兒。至微功業人難必,盡好云山我自怡。休憚煙嵐雖遠處,且乘筋力未衰時。平生足外更何樂,富貴榮華過則悲。
羽籥分曹映幕油,筵間暫許寄雙眸。瑟傳清廟?文思,舞愛韶箾象德休。伴呂亡齊終放遠,離騷懷楚合兼收。從伶莫浪移宮羽,座有高人舊姓周。
雙雙燕語落檐牙,驚破春屏夢到家。睡起拈書無意緒,開窗隱幾看桃花。
春澗泛芹芽,芳物不可滓。雜處涂泥中,皎皎獨能爾。苦心待時至,因以供刀匕。侯門肉食相,誰能欣賞此。
彼綃者衣兮,水之不能濡,美人之血紅如荼兮。彼衣者綃兮,火之不能爇,美人之心皎如雪兮。毋留我綃兮,吾魂與之而東飄兮。毋留我衣兮,吾魂與之而西飛兮。噫嘻烈兮,不自言之,而誰之知兮。
馬子入石室。三千六百日。
玩世子方窮巷,懷人渠已荒丘。文舉舊陪何尹,退之今信宣州。
隨例編摩寄此身,思家夢繞太湖濱。山中坐臘辜長夏,客里清齋過盡春。杖錫未游天竺寺,袈裟先帶玉京塵。明朝試屐孤山路,應訪梅花樹底人。
鐙宵處處是春臺,盡夜還家亦快哉。說與諸兒此行好,滿襟帶得義風回。
倒懸欲墮花如綴,背立將飛鳥似驚。
九曲池頭。乍書囊鏡檻,來伴輕鷗。款煙通列岫,坐月掩層樓。而今裙屐幾淹留。甚時更尋,南朝俊游。閒云換,恁一抹、尚沾吟袖。攜手。相識久。三筆六詩,前度劉郎又。盥研平波,籠鐙虛閣,輸與者般消受。我亦春江載扁舟,數弓知傍幽棲否。記重逢,待明年、燕子歸后。
石門重見舊風煙,生死分違過六年。來路已非江口約,西風還是撫州船。蒼茫枯木寒鴉外,冷淡梅花夕照邊。沽酒當壚不成醉,強哦詩句問青天。
玉麒麟,鐵昆侖。金繩在渠手,歸步月黃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