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懷古
晉委東都帝秣陵,豈無機會可爭衡。
諸公坐視敵來往,一水反為國重輕。
北伐上章空有語,中流擊楫竟何成。
登臨不是多傷感,老卻胸中十萬兵。
晉委東都帝秣陵,豈無機會可爭衡。
諸公坐視敵來往,一水反為國重輕。
北伐上章空有語,中流擊楫竟何成。
登臨不是多傷感,老卻胸中十萬兵。
晉朝把都城遷到了金陵,難道就沒有機會與敵人抗衡嗎?諸位大臣卻坐視敵人來來往往,一條江水反倒成了國家安危的關鍵。大臣們上書北伐只是空有言辭,祖逖中流擊楫的壯志最終又有什么結果呢?我登上此地并非只是徒增傷感,而是讓心中的報國豪情消磨殆盡。
委:舍棄,這里指遷都。東都:指洛陽。秣陵:即金陵,今江蘇南京。
爭衡:較量,抗衡。
坐視:坐著觀看,指對眼前的事漠不關心。
一水:指長江。國重輕:關系到國家的安危。
北伐上章:指向朝廷上書請求北伐。
中流擊楫:東晉祖逖渡江北伐,中流擊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復濟者,有如大江!’后用以比喻收復失地,報效國家的激昂意氣。
此詩創作背景可能是處于一個國家面臨外患、朝廷偏安的時期。詩人面對國家的困境,看到朝廷官員的不作為,聯想到歷史上晉朝遷都金陵卻未能有效抵御外敵的往事,從而借古諷今,抒發自己的感慨。
這首詩主旨在于批判朝廷的懦弱和不作為,表達詩人的愛國情懷和壯志難酬的悲憤。其特點是借古喻今,以歷史事件反映現實問題。在文學史上,這類懷古詩往往能引起人們對國家命運的思考。
隨山四五轉,中有一蘭若。拔地插松檜,參天起樓閣?;ㄓ曛T天散,風煙半林約。濃翠潑山眉,淡紅潑日腳。淙淙復琤琤,流水細歸壑。我佛疲津梁,欹枕尋至樂。精氣所發泄,桫邏花正足。
百年世事空華里,一片身心水月間。獨許萬山深密處,晝長趺坐掩松關。滾滾紅塵世路長,不知何事走他鄉?;仡^日望家山遠,滿目空云帶夕陽。鬧藍誰肯急抽身,自古青山隔市塵。莫謂桃源無路入,落花流水是知津。日夜煙霞護翠微,相將猿鶴待忘機。青山莫道閑無主,自是閑人不肯歸。
云端發清磬,松里耿疏燈。欲識心中事,還應出世僧。
浴水霜毛風格清,秋塘煙雨自和鳴。愛他蓼岸沙汀立,不向煙波險處行。
數閒茆舍老生涯,籬落相依四五家。不見近來門外轍,故人應駕肉輪車。
老憶夷門老將,當年許我忘年。博學似劉子政,清詩如孟浩然。
吾家聚族居,比鄰皆親友。念我遠道歸,胥來問安否?;厥壮鲩T初,變遷幾八九。門庭半更新,舊存惟榆柳。尊長既凋零,輩行俱老丑。遠歸非不適,離別苦太久。追往更撫今,恐作窮獨叟。重感丈人情,為我治斗酒。
山研云初抱,奩書客不傳。北窗多異氣,正對凈名天。
病僧行腳歸來后,萬事無心每閉寮。日射竹窗風葉亂,煙凝香鼎篆紋消。
六陵悲憤地,不可問蒼蒼。當晝山如夜,逢人面似倀。松猶標義烈,鳥尚話興亡。我是羈愁客,何堪此寂涼。
將軍衣錦忽連營,夜妙霞光照赤城??v露英華關艷福,豈容小草敢齊名?觴花合啟紅云宴,倚樹如揮赤羽兵。我正山中斂文采,相看奇氣頓縱橫。
晴日曈曈薄暮開,九灣新漲碧澶回。山靈莫道茲游晚,還許春風鼓枻來。
竹竿坡面老別駕,飯顆山頭瘦拾遺。自古詩人例如此,放翁窮死未須悲。
沙暄遲日慕山堂,拽杖東風踏莽蒼。野鳥隔林清弄咮,桃花流水暗生香。閒依脩竹頻攜酒,靜愛孤云獨據床。潦倒揮毫渾漫興,高名真自愧王楊。野塘鷗鷺靜比鄰,何用藏犀此避塵。芳草緩尋違俗物,落花沉醉作閒人。溪頭綠浪無歸日,柳外晴絲不系春。白眼寰中誰是伴,青山海上一佳賓。
何粉荀香顧影憐,翰林年少望如仙。小馮若不投閹黨,遲入黃扉只數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