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半庵慶成詩韻
重屋祗承敬勿休,前星主鬯貳凝旒。
度筵九尺陳黃目,助祭諸王未白頭。
精意已知通烈祖,儀文元不減圜丘。
兩階屢舞苗民格,何況金穰歲有秋。
重屋祗承敬勿休,前星主鬯貳凝旒。
度筵九尺陳黃目,助祭諸王未白頭。
精意已知通烈祖,儀文元不減圜丘。
兩階屢舞苗民格,何況金穰歲有秋。
重重宮室虔誠供奉不敢停歇,太子主持祭祀輔佐帝王。九尺長筵上陳列著黃目酒器,助祭的諸王都還未到白頭。精誠之意已通祖先,禮儀規格不遜于圜丘祭天。宮廷臺階前的舞蹈能使苗民歸服,更何況如今豐收之年糧食滿倉。
重屋:指深邃的宮室。祗承:敬奉。
前星:指太子。主鬯(chàng):古代祭祀用的香酒,主鬯指太子主掌祭祀。貳凝旒(liú):輔佐帝王。凝旒,指帝王。
度筵:設置的筵席。黃目:古代的一種酒器。
精意:精誠之意。烈祖:祖先。
儀文:禮儀制度。圜(yuán)丘:古代祭天的地方。
兩階屢舞:指宮廷中舉行的舞蹈儀式。苗民格:傳說舜舞干羽于兩階,七旬后有苗氏來歸服。格,歸服。
金穰:指豐年。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此詩應是在宮廷舉行重要祭祀活動后所作,當時社會可能處于相對穩定繁榮階段,詩人通過此詩表達對祭祀的重視和對國家的美好祝愿。
這首詩圍繞祭祀活動展開,主旨是歌頌祭祀的成功和國家的祥瑞。其特點是莊重典雅,體現宮廷詩風格。在文學史上,這類詩反映當時宮廷文化和禮儀制度。
壯歲歷風險,催我雪盈顛。暮年遭遇何幸,奮起欲無前。
矢志竭心所事,肯放寸陰虛度,矻矻理朱弦。沃壤育群卉,爭取十分妍。
贊元化,揚往烈,賴詩篇。風騷自見傳統,常與樂為緣。
夢想玲瓏透澈,照見兢兢業業,麗日正中天。錫我指針在,霞彩看聯翩。
近別溪山郡,忽過風雨村。濁醪成共把,佳句得深論。舊價真齊駱,新題復到元。從今得還往,寧只問寒暄。
苕水固多勝,吾州亦可鄰。卜居雖匪舊,取友不妨新。佛屋從堪寓,溪亭更可人。莫嫌鵝鴨惱,最喜鷺鷗馴。
玉樹微寒,瑣窗宿雨。分明夢到閑庭宇。一重簾幕對西風,離愁不斷浮云去。
來雁驚秋,吟蛩向暮。江鄉景物還如許。幾番殘月又新霜,當時折柳人何處。
剛大平生氣,誠明問學功。
不為官所餌,寧以道而窮。
論事馮唐力,憂時賈誼忠。
朝陽無此鳳,何止哭江東。
馬師智藏,病痛一般。
海兄不會,當面熱瞞。
頭白頭黑,言端語端。
衲僧不用空啖啄,秤在星兮不在盤。
巍峨朱宇倚崔嵬,上界天裁絕點埃。
愛客巖花飛復舞,媚人山鳥去還來。
云霞不掃禪房靜,燈火常懸佛殿開。
洞鎖薜蘿仙子去,獨留明月印蒼苔。
步屧閑階月滿堂,更浮香茗對幽篁。
人過中歲衰難寐,酒到深更醒亦狂。
竹榻夢回馀舊淚,絺衣朝起趁新涼。
不堪共上高巖望,江水迢迢似恨長。
椒房何例獨無君,
豈謂壺頭未策勛。
村廟尚存香火地,
五溪蠻不負將軍。
露光洗高花,風力曳垂柳。
上客請賦詩,主人起為壽。
江南春老嘆紅稀,樹底殘英高下飛。
燕蹴鶯銜何太急!溷多茵少竟安歸?
闌干曉露芳條冷,池館斜陽綠蔭肥。
靜掩蓬門獨惆悵,從他芳草自菲菲。
自笑宦蹤同昔賢,
遮莫眼飽西溪蓮,
游春亭古飛蒼煙。
試將濁酒呼杜老,
日夕發興相留連。
蓬壺紫水遠通潮,人踏金鰲弄紫簫。百里賢星環壽域,十分春色醉花朝。調和玉露憑仙掌,旋轉天文屬半杓。聞筑沙堤待耆舊,蒲輪已報鶴書招。
東山棋局暫夷猶,元老還家尚黑頭。自是洞仙無甲子,誰知琪樹幾春秋?行看曳履趨三殿,且慢騎羊向十洲。待歷中書念四考,始攜黃石問丹邱。
飄泊東風黯醉魂,才人新怨賦長門。花移別館鶯無力,泥落空梁燕有痕。芳草已迷柳楊渡,扁舟何處苧蘿村。梨云庭院深如海,悽絕蕭郎莫更論。
芙蕖散亂不禁霜,菱葉荷花空滿塘。舊譜怕翻金縷曲,贈衣猶壓綵羅箱。癡心私誓酬妃子,稱意行云負楚王。重過海棠花下路,深情還問碧雞坊。
落絮游絲惹舞衣,回頭萬恨事全非。琴彈怨調弦聲澀,鶯喚殘春花影稀。千點黃金和淚鑄,幾年碧海變塵飛。人間多少閒牛女,銀漢迢遙一例違。
銅駝清淚共君憐,綺歲風懷漸化煙。犀角有靈心的的,繭絲無緒意綿綿。口脂香戀如花夢,髀肉心傷似水年。哀樂紛紜須懺悔,閒愁拋付白鷗邊。
并肩長看團圞月。芝蘭玉樹當階發。
彩舞樂堯天。恍然花燭前。
海桑經幾度。早歲同甘苦。
不遣鬢如銀。相期德日新。
百折溪山里,佳哉有此翁。
名方隨政起,命已坐文窮。
滿眼棠陰在,回頭橘隱空。
詩髯無復磔,萬象自春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