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戴石屏十人重游分韻得鑿字即席賦
線逕盤邅回,老壁出參錯。
洞深路欲無,且進還悸愕。
太虛墮滓液,有此奇?zhèn)プ鳌?
芮也勞斧斤,此語失之鑿。
鬭崖濕生云,泉雜云影落。
殿頭何時仙,怡然騎木鶴。
線逕盤邅回,老壁出參錯。
洞深路欲無,且進還悸愕。
太虛墮滓液,有此奇?zhèn)プ鳌?
芮也勞斧斤,此語失之鑿。
鬭崖濕生云,泉雜云影落。
殿頭何時仙,怡然騎木鶴。
蜿蜒小徑曲折回繞,古老石壁參差錯落。洞深似無路可走,向前邁進仍滿心驚惶。仿佛是天空落下的渣滓液體,造就了這奇?zhèn)サ木坝^。說芮氏費力用斧鑿而成,這種說法太過牽強。陡崖濕潤生出云霧,泉水夾雜著云影落下。殿頭不知何時出現(xiàn)仙人,悠然自得騎著木鶴。
線逕:蜿蜒如線的小徑。盤邅(zhān):曲折回繞。
參錯:參差交錯。
悸愕:驚恐。
太虛:天空。滓液:渣滓液體,這里形容自然形成的奇特物質。
芮也勞斧斤:可能指有人認為此景觀是芮氏用斧鑿出來的。鑿:牽強。
鬭崖:陡崖。鬭,同“斗”。
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題看,是詩人與戴石屏等十人重游時分韻賦詩。當時可能是在一處有奇特洞穴景觀的地方,眾人游玩興致高,分韻作詩,詩人得到“鑿”字,即席創(chuàng)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自然景觀的鬼斧神工。其突出特點是對景觀描寫生動形象,營造出神秘氛圍。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展現(xiàn)了詩人對自然的敏銳觀察和獨特感受。
鳳樓簫曲斷,桂帳瑟弦空。
畫梁才照日,銀燭已隨風。
苔生履跡處,花沒鏡塵中。
唯馀長簟月,永夜向朦朧。
高枕懶推篷,
暉暉隙日紅。
未分天早晏,
那辨岸西東。
風浪何為者,
乾坤阿堵中。
漁歌催我起,
擘蟹送郫筒。
護法沙門也作人,
白衣送酒此山頻。
天機蚤有胡僧識,
算到梅花五百春。
淡借眉黃,輕分靨紫,雅勝沉香亭畔。一縷中縈,五紋旁簇,平山那時曾見。想寫韻人多暇,凝妝搦湘管。
對芳畹。朵云開、絢紅層疊,心蕊細、香入色絲合綰。盛跡久銷沉,卻英英、飛上羅扇。謾說豐臺,便瑤臺、無此仙瓣。待天花法雨,指點玲瓏長伴。
武安席上見雙鬟,
血淚青娥陷賊還。
不為君親來故國,
卻因女子下雄關。
取兵遼海哥舒翰,
得婦江南謝阿蠻。
快馬健兒無限恨,
天教紅粉定燕山。
縹緲仙家別有天
山中七日世千年
天孫應苦佳期促
夜夜行云不得眠
路繚長堤北,家居小市西。陂塘晨飲犢,門巷午鳴雞。婦喜蠶三幼,兒誇雨一犁。衰翁亦放浪,未怕屐沾泥。
梅塢青黃子,草陂紅紫花。雙鵝朝戲浦,群鴨暮還家。赤腳挑殘筍,蒼頭摘晚茶。出門逢野老,滿意說桑麻。
詰曲穿桑徑,謳啞響竹門。疏泉灌藜莧,倚杖牧雞豚。江步橫新舸,茅檐弄幼孫。太平端有象,誰與畫吾村。
大耋光陰短,南訛日月長。松枯宜倒壑,龜老慣支床。寂寂三升稷,悠悠百本桑。饑寒猶骯臟,何術砭吾肓。
驀地煙塵六合韜,
直看蒼莽走風濤。
怒雷橫海蟄龍出,
噫氣盤空退鹢高。
盡有壯懷堪起舞,
更無靜意托觀濠。
山中芳杜今蕭瑟,
幾輩離憂托楚騷。
小舅小叔,相追相逐。
閒書咄咄嘆休休,一度西風一度愁。
四壁蛩聲寒夜杵,千山雁影夕陽樓。
俄驚歲序過強半,卻憶韶華去不留。
誰道多情惟宋玉,閒來我亦賦悲秋。
靜而無像,
動而無功。
湛兮秋下水,
應也樹頭風。
到處隨緣成佛事,
超情只個是神通。
巍然筆勢蘸寒空,九級玲瓏造化工。
結頂朝元映日月,盤根錯節(jié)傲霜風。
聲飄煙景微茫外,影射波光淡漠中。
靈瑞毓鐘張掖秀,能仁枵范永流東。
潺湲面江海,
滉瀁矚波瀾。
不惜黃金餌,
唯憐翡翠竿。
斜綸控急水,
定楫下飛湍。
潭迥風來易,
川長霧歇難。
寄言朝市客,
滄浪余自安。
蜻蜓多品類,
此種最靈黠。
翅翕尾低垂,
暫息即飛越。
頗憶童稚年,
撲捉傷暑熱。
至今圖畫間,
隱手欲輕躡。
長河凍鱗起,斷岸晚舟維。
靜愛鴉棲定,閒嗔月上遲。
固窮終省事,多病始知醫(yī)。
短笛誰家子,多情過我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