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二首 其一
紅紫雨離披,風光別壯時。
世情楊絮覺,心事杜鵑知。
屋角溪連井,林梢菊障籬。
幸無塵役役,倚檻數晴絲。
紅紫雨離披,風光別壯時。
世情楊絮覺,心事杜鵑知。
屋角溪連井,林梢菊障籬。
幸無塵役役,倚檻數晴絲。
紅花紫花在雨中紛紛飄落,美好的風光已告別了壯年時節。世態炎涼就像那飄飛的楊絮能讓人察覺,心中的心事只有杜鵑知曉。屋角處溪水與井相連,林梢上菊花遮住了籬笆。幸好沒有塵世的忙碌勞役,我倚著欄桿細數著晴空中的游絲。
離披:分散下垂、紛紛下落的樣子。
壯時:壯年時節,這里指美好的時光。
楊絮:楊樹的種子,上面有白色絨毛,隨風飄散,常象征漂泊不定或世態無常。
杜鵑:鳥名,其叫聲悲切,常被賦予哀傷的情感。
塵役役:指塵世的忙碌勞役。
晴絲:晴天里蟲類吐出的細絲,在空中飄蕩。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但從詩中可推測是詩人在暮春時節,處于相對閑適的生活狀態下創作。當時可能社會環境較為平靜,詩人在遠離塵世紛擾中,對時光和世情有了感悟。
這首詩主旨是借暮春之景抒發對時光和世情的感慨,同時展現閑適心境。其特點是意象豐富,情景交融。在文學史上雖不算著名詩篇,但體現了詩人細膩的情感和對生活的觀察。
萍蹤人泛清苕去,水宿風餐幾度經。
結網燈沈漁浦霧,待艐船泊酒家亭。
樹頭棲鷺疑殘雪,草上流螢似亂星。
夜后夢回寒月上,棹歌聲里弁山青。
寒月照沙頭,輕風引客舟。
掛帆重曠望,舉櫂復夷猶。
地勢連吳越,星躔次斗牛。
鴈煙縈別思,漁火點鄉愁。
雙鬢誰憐白,單衣自怯秋。
明朝定相憶,獨上水邊樓。
一身誰與偕,病骨老窮崖。
春雨苔封徑,秋風葉滿階。
翦云成隠服,煮石當清齋。
樵客時相過,言予有好懷。
秋波無際遠,短艇溯寒江。
風景由來異,鄉心未易降。
晚煙生驛樹,空翠撲船窗。
賦得滄浪曲,長謠不便腔。
瘦竹老松間,閑房僅容膝。
棲遲非一朝,謝遣用三術。
泉落雙澗清,云消眾山出。
誰能強予遷,愛此成痼疾。
故交今何處,音問久不接。
歲月易蹉跎,關山更重疊。
凝霜遍衰草,寒日照黃葉。
幾度欲相尋,清川苦難涉。
物外煙霞古,幽深斷送迎。
聵僧唯反聽,啼鳥自春聲。
望岳山心靜,臨池水觀成。
豈知趨世者,終日但營營。
野僧如野鹿,畏下白云層。
遲暮知身幻,疎慵奈世憎。
煙埋秋徑竹,風閃夜堂燈。
萬事何須問,幽懷自可憑。
潛為杭古邑,漢郡屬丹陽。
俗本崇勤儉,民終不寇攘。
屋頭猶種木,田岸亦栽桑。
頗與豳風類,吾心愛此鄉。
人生在斯世,窮達懸諸天。
迷徒不知此,多為外物遷。
豈若保真素,白云日高眠。
鴻飛杳冥冥,弋者何慕焉。
一生蹤跡任浮沉,兩鬢何為雪易侵。
不可破除唯道義,最難憑托是人心。
清溪路口閑云合,白版門前落葉深。
老子衰年嬾酬應,若非同伴莫相尋。
吳客來游古越都,緬懷前事更踟躕。
高峰篆刻空秦望,遺廟丹青尚禹謨。
佛屋幾遷王令宅,官租半入賀家湖。
日斜欲返煙城去,柳下春船不受呼。
老去居山樂最真,盤蔬日日富前陳。
愛嘗苦筍疏甜筍,似進忠臣遠佞臣。
飯為韻清常倍食,酒因味爽或添巡。
美芹之意全相似,頗謂堪將獻紫宸。
西風吹鬢鬢成霜,變異無端那有常。
交友后先同昨夢,老人八十尚他鄉。
書空鴈字行疎密,泣砌蟲吟韻短長。
盡是客中秋意緒,誰能對此不凄涼。
暗數鳴弦日,知君已及瓜。
水光浮縣郭,山色滿樵家。
訟簡遲開印,庭空早放衙。
傳來多美政,不獨種桃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