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書寄華山云臺觀武道士
太華中峰五千仞,下有大道人往還。
當時馬上一回首,十載夢魂猶過關。
生平愛山山未足,由此看盡天下山。
求如華山是難得,使人消得一生閑。
太華中峰五千仞,下有大道人往還。
當時馬上一回首,十載夢魂猶過關。
生平愛山山未足,由此看盡天下山。
求如華山是難得,使人消得一生閑。
華山中峰高約五千仞,山下有大路供人們往來。當年騎馬經過時回頭一望,十年間連夢魂都還常經過那關隘。我生平喜愛山巒總看不夠,從這里開始看盡了天下名山。像華山這樣的美景實在難得,讓人愿意用一生的清閑來相伴。
太華:即華山,因其西有少華山,故稱太華。
仞:古代長度單位,七尺或八尺為一仞,此處極言山高。
往還:往來,往返。
夢魂:夢中的心神,指夢境。
消得:值得,配得上。
此詩為作者寄給華山云臺觀武道士的書信體詩作,約作于游歷華山后。詩人對華山留有深刻印象,故通過詩句傳遞對華山的懷念,并與友人分享觀山感悟。
全詩以華山為核心,通過回顧觀山經歷與對比天下群山,突出華山的獨特魅力,展現詩人寄情山水的灑脫與對自然之美的深切向往,語言平實而情感真摯。
泥黦{糭米=木}鞋雨墊巾,閑游又送一年春。
長歌聊對圣賢酒,羸病極知朝暮人。
廢堞荒郊閑吊古,朱櫻青杏正嘗新。
桃源自愛山川美,未必當時是避秦。
斷簡承孤學,窮閻負壯心。
方憂一齒落,何止二毛侵。
買地開幽圃,招僧理廢琴。
浮生祇如此,感慨不須深。
輕雷??轆斷梅初,殘籜縱橫過筍余。
飽有期程新買犢,睡無厭足久捐書。
白蘋滿渚閑揮榜,綠樹連村獨跨驢。
夏日盡長歸亦暮,水邊燈火已疏疏。
云歸雨亦止,鴉起窗既白。
秋宵未為永,不寐如歲隔。
平明亟下榻,亦未暇冠幘。
檢校案上書,狼籍鼠嚙跡。
食簞與果籩,攘取初不責。
侈然敢四出,乃至暴方冊。
坐令漢篋亡,不減秦火厄。
向能畜一貓,狡穴詎弗獲。
緘縢又蕩然,追咎亦何益。
惰偷當自戒,鼠輩安足磔。
菖蒲古上藥,結根已千年。
聞之安期生,采服可以仙。
斯人非世人,兩耳長垂肩。
松下語未終,竦身上青天。
秋豪外物不關心,竹塢梅村惜未深。
蓬戶夜涼燈煜爚,盆山雨潤木蕭森。
潔齋入靜三熏沐,宴坐降魔七縱擒。
但恨圖書闕調護,不勝鼠嚙與蟲侵。
獨居無復客嘲邊,終日頹然飽即眠。
護硯小屏山縹緲,搖風團扇月嬋娟。
桐陰忽見翻雙鵲,石罅時聞落細泉。
避暑不須河朔飲,轉頭即見早秋天。
本志常思退,前緣剩得閑。
聽猿來剡縣,采藥上稽山。
超絕風塵表,瑩然冰雪顏。
向來香火地,五綴羽衣班。
古道迢迢人跡稀,羸驂欹帽遠村歸。
正看日暮羊牛下,又見月明烏鵲飛。
僧院疏鐘出林岫,漁家微火耿窗扉。
閑游要是幽人事,草露從教濕短衣。
去蜀歸吳會,真成萬里行。
窮通竟安在,恩怨兩皆平。
文字妨求道,杯觴害養生。
余年猶有幾,買犢事春耕。
謀生在衣食,不仕當作農。
識字讀農書,豈不賢雕蟲。
婦當娶農家,養蠶事炊舂。
晨耕候春扈,夜織驚秋蛩。
畦蔬勝肉羹,社酒如粥醲。
毋為慕朝幘,諂笑求見容。
蒹葭記霜露,蟋蟀謹歲月。古人于物理,瑣細不敢忽。
我少讀蒼雅,衰眊今白發。中間嬰疢疾,過日常卒卒。
澗毛春可求,山藥秋可掘。雖云力探討,疑義未免闕。
屏居朋友散,奧妙誰敢發。窮理已矣夫,置觵當自罰。
幽叢鳴姑惡,高樹號杜宇。
驚回千里夢,聽此五更雨。
展轉窗未明,更覺心獨苦。
天涯懷故人,安得插兩羽。
九日陰薶一日晴,此行處處是丹青。
斷云零落江郊路,壽木輪囷古驛亭。
馌婦微行望耕壟,漁歌相和起煙汀。
拔山意氣今何在,猶有遺祠可乞靈。
家世本臞儒,自奉至儉薄。
肉食固難期,間亦闕鹽酪。
賓朋飯芋豆,時節羹藜藿。
偶然設雞豚,變色相與作。
家居常守此,自計豈不樂。
蔬園畏蹴蹋,切勿思大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