謁陽明洞天
羈游何事復來東,豈是三生太史公。
舞鶴臺空丹蛻井,見龍壇古瑞名宮。
石帆酒甕遺秦跡,玉簡金書閟禹功。
萬壑松風秋愈壯,直將幽意問穹隆。
羈游何事復來東,豈是三生太史公。
舞鶴臺空丹蛻井,見龍壇古瑞名宮。
石帆酒甕遺秦跡,玉簡金書閟禹功。
萬壑松風秋愈壯,直將幽意問穹隆。
我在外漂泊,為何又來到東方?難道我是三生轉世的太史公嗎?舞鶴臺已空,丹蛻井依舊,見龍壇古老,陽明洞天是著名道觀。石帆、酒甕留下秦朝遺跡,玉簡金書隱藏著大禹功績。眾多山谷里松風在秋日更顯壯闊,我只想帶著幽情詢問蒼天。
羈游:在外游歷漂泊。
三生太史公:用典,這里是一種自比的說法,有感慨身世之意。
舞鶴臺、丹蛻井、見龍壇、瑞名宮:都是陽明洞天附近的古跡景觀。
石帆、酒甕:傳說中的秦代遺跡。
玉簡金書:傳說大禹治水時留下的記錄,閟(bì):隱藏。
穹隆:指蒼天。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較難確切知曉。但從詩中可推測,詩人處于羈游狀態,來到東方的陽明洞天,可能受到當時社會文化中對古跡探尋、歷史追思氛圍的影響,結合自身漂泊經歷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在于借游覽陽明洞天,抒發對歷史和自然的感悟。其突出特點是用典豐富、意境幽遠。在文學史上雖可能未產生重大影響,但展現了詩人對古跡文化的關注和獨特的情感表達。
紅橋回首路茫茫,
雁足書來每斷腸。
惟愿烽煙漸平息,
歸篷影里白蘋香。
筆訣依微蠹粉流。江湖書客苦吟秋。小箋傳恨與妝樓。
帷月皎于新鏡面,鐙花歧似古釵頭。復丁老去轉工愁。
每過高齋儼若思,森森八桂錯金枝。
最難孤子重游地,未隔髫齡趨對時。
門外桑田滄海易,室中詩酒故人知。
黌宮香火證緣會,僾見愾聞總不離。
午鐘初罷午雞啼,一榻清幽任我棲。
籬豆花香新艾納,墨池水染古玻瓈。
小貍撲蝶還窺影,巧燕成巢不墮泥。
階草自生窗外綠,人非茂叔也萋萋。
青樽何處不蹉跎,白發相看一醉歌。
坐久鏡中懸片華,望來城上出雙河。
杉松半壁浮云滿,砧杵千家落照多。
縱使平臺秋更好,故人猶恐未同過。
回首飛鴻碣石標,清霜處處錦林凋。
層巖倒映平湖凈,積翠斜連粉堞遙。
四海交游空老大,一時賓客更蕭條。
病來苦愛觀濤賦,不分梁園此見招。
幾點歸舟破暮煙,
數行雁字落霞邊。
世間安得王摩詰,
為寫琴川作輞川。
西風送客大江邊,興盡離杯沸管弦。
許國共懷蕭相業,乘時獨羨祖生鞭。
三秋驛路青山外,萬國關河白雁前。
此去功名須努力,高堂華發待流年。
樓閣壓危碧,山根疑有鰲。隔湖千嶂斷,出水一峰高。巖冷秋空月,林清雪夜猱。伊余絕羈束,長得恣游遨。
四絕塵埃路,孤山景實孤。危巔侵迥漢,冷色浸平湖。古塔名支佛,新泉號仆夫。王維在何處,奇跡更堪圖。
仙島湖西見,湖西景有馀。春融迎曉日,秋碧礙空虛。竹蔭高僧塔,云迷處士居。史遷今若在,此處合藏書。
羅浮何日駐飆車,桂父蒲仙擁路隅。
請向霞峰騎啞虎,已從珠海啖飛魚。
紅顏羽翰曾遺履,黃發漁樵尚著書。
孑孑干旄今在浚,可能一問子云居。
小蟲之大小指如,君子之軀七尺馀。
鑊烹小蟲胡為乎,將以為衣榮君軀。
君軀長,君軀短。
小蟲之小絲有限,中心抽盡君未暖。
七載分飛影,勞勞溯客程。
稻粱前日事,鴻雁此時情。
流水渡頭急,殘星樹外明。
休辭一樽酒,剪燭到三更。
兩逢重九尉佗城,
蜑叟相從倒酒瓶。
十二年來均寂寞,
此心南北兩冥冥。
俊鶻沖天,寒雞曉眠。
脫略窼窟,遲速不偏。
截斷命根急處放,當頭手腳緩時樣。
滴水冰生不認渠,坐籌幃幄江海量。
君不見透網金鱗活計新,住持事繁笑殺人。
不到天門未肯回,
重山復嶺一時開。
仙風桂露爭飄灑,
襟袖都無世俗埃。
多謝君恩好歸去,
夜來小泊小孤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