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湯伯紀送別二首 其一
尚在朝廷記憶中,敢于父命擇西東。
獨憐家有百歲母,可使人嗤六十翁。
芰制子能華歲晏,莼羹吾亦感秋風。
書成藏向深山里,莫費君王遣所忠。
尚在朝廷記憶中,敢于父命擇西東。
獨憐家有百歲母,可使人嗤六十翁。
芰制子能華歲晏,莼羹吾亦感秋風。
書成藏向深山里,莫費君王遣所忠。
我還在朝廷的記憶之中,怎敢違背父命自行選擇去留方向。只可憐家中有百歲的老母親,怎能讓人嘲笑我這六十歲的老翁。你能如屈原般在歲暮時保持美好品格,我也如張翰一樣因秋風起而思念家鄉美食。我寫成的書藏在深山里,別讓君王像派所忠那樣來尋找。
次韻:按照別人詩的韻和用韻的次序來和詩。
芰制:用菱葉制成的衣裳,比喻高潔的品格,出自屈原《離騷》“制芰荷以為衣兮”。
歲晏:歲暮。
莼羹:用莼菜做的湯,張翰因秋風起思念家鄉的莼羹鱸膾而辭官歸鄉。
所忠:漢武帝時的官員,曾奉命去尋找書籍。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推測詩人可能處于人生暮年,家中有年邁母親需要照顧,且對朝廷官場有了自己的思考,產生歸隱之意,在友人送別時寫下此詩。
此詩主旨是表達歸隱愿望與對母親的牽掛。特點是用典巧妙,情感深沉。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詩人在特定人生階段的心境與追求。
怒濤千里破空飛,
洗盡青衫輦路泥。
更惜秋風一帆足,
南樓只在遠山西。
獨上高樓望眼開,春愁無數逐人來。
官河二月冰初合,水國經年雁未回。
歧路關心妨斥堠,野田生事入蒿萊。
何須更問門前柳,深放黃金作酒杯。
鴉重蟬輕宮樣鬟,春寒連曉鏡臺間。
星河有路原通海,云雨含情欲下山。
荷葉田田金項去,桃花漠漠翠衣還。
羅屏迭錦分明見,一片蝦須抵九關。
君家譽重建安文,
余技中書又策勛。
留畫丹青引中馬,
風流長憶故將軍。
直上飛來第一關,飄飄疑是隔塵寰。半云招我丹青里,盡日嬉游畫幅間。
孤鶴影橫江水碧,哀猿啼徹峽山寒。平生野興梅花寄,領得春光兩袖還。
芙蓉削玉聳嶙峋,云壑中藏萬古春。覽勝捫蘿還笑我,凌空飛錫又何人。
猿聲啼冷千巖月,山色幽無半點塵。趺坐蒼崖觀不盡,丹青天外畫圖新。
諸曹冠蓋五都豪,西第邀賓卜夕勞。
漏急銅龍催曙色,光搖玉兔逼秋毫。
尊前露下流黃濕,樓杪星懸太白高。
記取卿家扶醉去,九花虬上照宮袍。
玉佩冰綃一簇黃。隔簾疑試壽陽妝。瑤簪溜處暗分香。
別自幽妍惟淡白,醉人風味入騷莊。提封合號素花王。
道義偶然合,綢繆遂至今。
早知松柏性,不畏雪霜侵。
闊別三年久,相思此日深。
徽音如在望,跂睇緲云岑。
貧賤亦行役,風塵了不關。
心如太湖水,家在洞庭山。
作客有時倦,吟詩無日閑。
泉臺遇同調,曾否憶人間。
繁萼香瓊亂,
殘英絳雪遺。
淑景維新爆竹聲。手調羹。
詞臣載筆賦瓊英。學西涼。
鳳閣龍樓晝漸長。物資生。
勸官勉力盡升平。竹馬迎。
煙里微茫第一山,
眼明白塔俯滄灣。
塵埃滿面三千里,
一笑相看似夢間。
尊前相對兩相嗤,長技看君擅一時。
暫把曹丕奩里試,數從梁鵠帳中窺。
不妨皂帽閒能過,獨有青萍老自隨。
癡絕此生還欲學,楸枰茅筆玉鴟夷。
獨步尋芳跡,厜?萬石巉。山城鄰鳳水,地阜接龍巖。
日曬晴沙網,風揚晚渡帆。清音時入耳,鼓吹雜松杉。
萬峰名果老,環聳會群仙。亂石斜穿徑,層巒直接天。
云封疑玉璞,露灑訝青蓮。鐫石留題處,忻逢燧息煙。
酒闌危坐淚沾裳,極目云煙總斷腸。
伏地有心悲度苦,守門無計笑顛當。
時危空嘆陳琳老,世亂難容阮籍狂。
落日滿城人悵望,可堪光景似山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