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林承奉
性與聃書合,平生寶儉慈。
鹿門妻采藥,蟾窟子攀枝。
君可先賢傳,吾慙幼婦碑。
衰年窘才思,呵凍課哀詩。
性與聃書合,平生寶儉慈。
鹿門妻采藥,蟾窟子攀枝。
君可先賢傳,吾慙幼婦碑。
衰年窘才思,呵凍課哀詩。
您的性情與老子的學說相符,一生珍視節儉和仁慈。您的妻子像龐德公之妻一樣采藥,您的兒子如同蟾宮折桂。您足以載入先賢的傳記,我慚愧不能寫出像蔡邕《曹娥碑》那樣的佳作。我年老才思窘迫,在寒冷中呵著手勉強創作這首哀詩。
聃書:指老子的《道德經》,老子名李聃。
寶儉慈:以節儉和仁慈為寶,《道德經》有“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鹿門妻:東漢龐德公攜妻隱居鹿門山,這里指林承奉之妻。
蟾窟子攀枝:蟾窟指月宮,攀枝即折桂,寓意林承奉兒子科舉高中。
先賢傳:記載古代賢人的傳記。
幼婦碑:即蔡邕所題《曹娥碑》,碑后有“黃絹幼婦,外孫齏臼”八字隱語,喻指絕妙好辭。
呵凍:冬天寒冷,為使手暖和而呵氣。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推測是林承奉去世后,作者為表達對他的哀悼和敬意而作。林承奉可能是當地一位品德高尚、生活節儉仁慈且家庭美滿的人,作者與之相識,在其離世后有感而發寫下此詩。
這首挽詩主旨是悼念林承奉,突出其品德高尚、家庭和美。通過用典等手法展現了較高的文學技巧,在同類挽詩中具有一定的藝術價值,體現了作者對逝者的敬重和深厚情感。
明遠樓前湖水連,月中相對兩蒼然。姮娥既有長生藥,未必全將與少年。
鬼馬蕭蕭踏暮云,花奴啼殺故將軍。雕弓不反腰間韔,玉貌空啼馬上裙。報國有心徒耿耿,馭兵無律竟紛紛。關西太尉非華胄,誰撰麒麟石上文。
七尺烏虬乳節堅,清溪寄我我忻然。敢輕黑鐵三十兩,遠勝黃金百萬錢。好句君堪坡老敵,清詩予負定公先。他年攜此林泉去,靜倚松軒誦大全。
九月晦日終夜雨,酒醒無處著閒愁。起聞更張有明詔,實與萬國同戚休。今年年豐谷差賤,白米應饑翳桑夫。飛蝗是處有遺孽,未省臘前能雪無。
何人灑墨寫芳芹,眼底猶疑散苾芬。參看一心堪贊理,不須持此獻明君。
浪起逐高情,湖邊感壯行。死生誰為解,先死是先生。
江上浮屠快一登,望中煙岸是西興。日生滄海橫流外,人立青冥最上層。潮落遠沙群下雁,樹欹高壁獨巢鷹。百年等事豪華盡,怕聽興亡懶問僧。
出城便愛小嵯峨,濯足還來碧澗阿。飛磴未躋先瘆瘭,斷碑欲認更摩挲。溪山有待登臨久,今古無窮感慨多。我比樂天官更適,十年一到意如何。
敢向梅爭韻,喜無杏奪姿。遲鶯翻落片,使鵲鬧華枝。春色因誰主,風光良或私。武陵何處問,玄觀且相隨。
道隱于小成,言隱于榮幸。是非非所是,簧鼓徒矜誇。與物相刃靡,疲□逐無涯。夏綠彫秋霜,對之益咨嗟。
復置漢平準,稍修隋義倉。群公猶禹稷,陛下況堯湯。昔憂腹不谷,今恐耳生禾。誰向衛公說,翻瓢莫太多。試倚高樓望,桑田化渺彌。安知為野老,農事上雙眉。噫聲初發竅,巨浸倏漫空。我欲鐫箕畢,為天節雨風。久斷過從客,尤妨刈穫夫。羲和應爛醉,晨起失金烏。
縑帶飄風,是誰錯落娑婆界。粉紅深白,是萬朵、花身菹醢。碧野櫻華如織,是汝魂衣態。心卻在、隔世之外。引光靄。若沙也、握它不住,指隙處、遺魔戒。人魚夢里,死繾綣、生滄海。魅骨化形星沫,逐浪而長邁。何容我、天末重相邂?
十載一相逢,幾日滄洲客。祖道又傷離,勞歌復愁積。孤云赴巖阿,獨鶴鳴川澤。歸去黃山中,希君醉時墨。
友聲相喚出河津,伐桂丁丁向月輪。大有少年那薄幸,姮娥須惜老成人。
結屋連碧筱,虛牖抱園開。如何天上月,移向壁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