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林武博二首 其二
疇昔論交四十霜,知公出處我尤詳。
召來空賞凌云賦,麾去全疎偃月堂。
近寄麗葠憐老病,忽吟楚些隔存亡。
從今野叟凝塵幾,無復三溪字數行。
疇昔論交四十霜,知公出處我尤詳。
召來空賞凌云賦,麾去全疎偃月堂。
近寄麗葠憐老病,忽吟楚些隔存亡。
從今野叟凝塵幾,無復三溪字數行。
往昔與您結交已有四十載,我對您的出處行止了解得格外詳盡。您被召去,卻只得到對您才華的贊賞,未能施展抱負;被外放,遠離了那如偃月堂般的權力中心。最近您寄來珍貴的人參,憐惜我年老多病,沒想到忽然傳來您離世的消息。從今以后,我這山野老人的幾案積滿灰塵,再也不會收到您從三溪寄來的書信了。
疇昔:往昔,從前。
出處:指出仕和隱退。
凌云賦:指司馬相如作《大人賦》,漢武帝讀了,飄飄然有凌云之氣。這里喻林武博有才華。
偃月堂:唐代李林甫專權時,在長安的宰相辦公處“中書省”內,別筑一堂,形如偃月,稱“偃月堂”。李林甫常在其中設計陷害大臣。這里泛指權力中心。
麗葠:即人參,珍貴藥材。
楚些:《楚辭·招魂》句尾皆有“些”字,后因稱哀悼之辭為“楚些”。
凝塵幾:積滿灰塵的幾案。
三溪:可能是林武博居住之地。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中可知詩人與林武博相交四十載,對其經歷十分了解。林武博可能有才華卻仕途不順,最后離世。詩人在友人去世后,懷著悲痛的心情寫下此詩,以表達對友人的懷念和惋惜。
這首詩主旨是悼念友人林武博。突出特點是情感真摯,通過回憶與友人的交往、友人的仕途遭遇,以及友人離世后的場景,展現了深厚的友情。在文學史上雖可能沒有廣泛影響,但體現了古代文人之間真摯的情誼和對人生的感慨。
樂府梨園曲慢裁,內家新奏牡丹開。下階立得花陰轉,李白承宣詔未來。
鍛以百鍊剛,淬以萬里流。閉門待彊敵,忽見天地秋。以石投水中,萬歲終不浮。堂堂倚松老,于今忘百憂。
秋深郎未歸,月上人初靜。無語意遲遲,步轉梧桐影。羅衣寬莫裁,云鬢松還整。誰與問相思,立盡清宵永。
一簇春心斗晚妝,凌波妒月暗生香。多情莫上朱樓望,金谷佳人恐斷腸。
香餌獲死魚,重賞致死士。自古以為訓,世俗寧知此。陳湯困刀筆,壯夫皆切齒。如何中興主,終竟惑薏苡。
我聞名山洞府三十六,一一靈跡紀真箓。金華秀出向東南,遠勝陽明與勾曲。樓臺縹緲開煙霞,天帝賜與神仙家。靈源有路不可入,但見幾片流出云中花。子房之師赤松子,三千年前亦居此。飛行恍惚誰解尋,漫說至今猶不死。松花酒熟何處游,瑤草自綠春巖幽。群羊臥地散如石,老鹿耕田馴似牛。聞有隱君子,乃是學仙者。自從入山中,不曾到山下。世人莫知其姓名,以山呼之不敢輕。樵夫忽見苦未識,識疑便是黃初平。嗟我胡為在塵網,遠望高峰若天壤。茯苓夜煮倘許飧,鐵杖來敲石門響。
玉宇清騰百尺陰,曉鐘猶自送遺音。晨聲犬吠春云洞,咒缽龍蟠夜月林。城柝浸隨花雨寂,書聲仍傍貝提沉。當年萬壽興觴祝,此際空馀半樹森。
莫道君門萬里賒,君心如燭照民家?,庴弦箚⑶чT月,火樹晴連萬井花。鳳闕上臨珠斗近,鰲峰高礙彩云斜。輕煙試看歸何處,化作天邊五色霞。
才名老去愜休官,圣澤高深只自歡。侍宴每容親繡袞,從游偏許近和鑾。久知琛贄來殊俗,漸喜寰區洽治安。惟有張騫猶未返,玉關秋早節毛寒。
煙江三五夜,獨月引行舟。野色推蓬合,波光進艇留。銀蟾天上濕,烏鵲渚邊愁。那聽樓頭笛,懷鄉鬢欲秋。
千載才名擅祝鳩,官遷三品沐恩優。還鄉正好懷題柱,煮海功成不借籌。東魯雪馀寒色重,南淮春近曙光浮。繁禧觀里遙相憶,折得瓊花寄我不。
同入宮來幾許人,因何遣妾護長門。云鬟半脫香腮瘦,卻愛菱花鏡子昏。
見底高秋水,開懷萬里天。旅吟還有伴,沙柳數枝蟬。
終年困塵土,一日同宴嬉。詩價重車渠,酒色空琉璃。月出散林莽,攬之有馀輝。山林信可樂,所樂無四時。況渠善窈窕,與我昏為期。會須挽凌波,同載月明歸。
九曲溪行盡,平川隱者居??醇伊舭Q,度竹借藍輿。架上多丹藥,床頭有古書。漢廷論封禪,應問馬相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