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張季
昔謁西山過里中,談兵論易氣如虹。
若非遇彼負苓者,必是傳于墜履翁。
至竟白袍無諂屈,何曾黃策有英雄。
秋風定訪蒙齋否,為說馮唐老更窮。
昔謁西山過里中,談兵論易氣如虹。
若非遇彼負苓者,必是傳于墜履翁。
至竟白袍無諂屈,何曾黃策有英雄。
秋風定訪蒙齋否,為說馮唐老更窮。
過去我到西山拜訪路過你家鄉,你談論兵法和《易經》時意氣如虹。你若不是遇到像負苓者那樣的高人,就一定是得到了像墜履翁那樣隱士的真傳。最終你雖身著白袍卻不諂媚屈服,可又何曾見到獻策者中有真正的英雄。秋風起時我定會來拜訪蒙齋,為你訴說馮唐年老更加窮困的境遇。
謁:拜訪。
里中:家鄉。
負苓者:傳說中的高人。
墜履翁:指代隱士。
至竟:最終。
白袍:指代普通人。
諂屈:諂媚屈服。
黃策:指獻策。
蒙齋:可能是張季的住處。
馮唐:西漢人,有才能卻長期不被重用,到老仍處境窮困。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中可推測當時社會可能存在人才不受重視、有志之士難以施展抱負的情況。詩人與張季相識,對其才華和品格欣賞,在分別時寫下此詩,既表達對友人的情誼,也抒發對社會現狀的不滿。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友人的贊賞與同情,以及對社會埋沒人才現象的批判。其特點是用典恰當,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太著名,但反映了當時一部分文人的心聲。
天下方多事,逢君得話詩。
直應吾道在,未覺國風衰。
生計吟消日,人情醉過時。
雅篇三百首,留作后來師。
冰齒味瑤軸,只應神鬼知。
坐當群靜后,吟到月沈時。
雪峽猿聲健,風檉鶴立危。
篇篇一字字,誰復更言詩。
深山多隙地,無力及耕桑。
不是營生拙,都緣覓句忙。
破窗風翳燭,穿屋月侵床。
吾友應相笑,辛勤道未光。
何為先生死,先生道日新。
青山明月夜,千古一詩人。
天地空銷骨,聲名不傍身。
誰移耒陽冢,來此作吟鄰。
白發根叢出,鑷頻愁不開。
自憐空老去,誰信苦吟來。
客路東西闊,家山早晚回。
翻思釣魚處,一雨一層苔。
不計禪兼律,終須入悟門。
解空非有自,所得是無言。
眼豁浮生夢,心澄大道源。
今來習師者,多鎖教中猿。
日日驚身事,凄凄欲斷魂。
時清不自立,發白傍誰門。
中路殘秋雨,空山一夜猿。
公卿得見面,懷抱細難言。
步步入山門,仙家鳥徑分。
漁樵不到處,麋鹿自成群。
石面迸出水,松頭穿破云。
道人星月下,相次禮茅君。
朝別使君門,暮投江上村。
從來無舊分,臨去望何恩。
行計自不定,此心誰與論。
秋猿叫寒月,只欲斷人魂。
下第言之蜀,那愁舉別杯。
難兄方在幕,上相復憐才。
鳥徑盤春靄,龍湫發夜雷。
臨邛無久戀,高桂待君回。
相逢盡說歸,早晚遂歸期。
流水多通處,孤舟少住時。
干人不得已,非我欲為之。
及此終無愧,其如道在茲。
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
古宮閑地少,水港小橋多。
夜市賣菱藕,春船載綺羅。
遙知未眠月,鄉思在漁歌。
自小僻于詩,篇篇恨不奇。
苦吟無暇日,華發有多時。
進取門難見,升沈命未知。
秋風夜來急,還恐到京遲。
寂寂白云門,尋真不遇真。
只應松上鶴,便是洞中人。
藥圃花香異,沙泉鹿跡新。
題詩留姓字,他日此相親。
江上山頭寺,景留吟客船。
遍游銷一日,重到是何年。
沙鳥多翹足,巖僧半露肩。
為詩我語澀,喜此得終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