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王侍郎春日喜李侍郎崔給諫張舍人韋諫議見訪因命觴觀樂之什
華館遲嘉賓,逢迎淑景新。
錦筵開絳帳,玉佩下朱輪。
曲里三仙會,風前百囀春。
欲知忘味處,共仰在齊人。
華館遲嘉賓,逢迎淑景新。
錦筵開絳帳,玉佩下朱輪。
曲里三仙會,風前百囀春。
欲知忘味處,共仰在齊人。
華麗的館舍迎接貴賓,在美好的春光中殷勤招待。彩色的筵席在紅色帳幕中擺開,佩著美玉的賓客從華麗的車子上下來。樂曲里仿佛是三位仙人相聚,春風中鳥兒婉轉啼鳴帶來春意。要知道陶醉忘味之處,大家都敬仰像在齊國聞韶樂而忘味的孔子那樣的人。
華館:華麗的館舍。遲:等待。
淑景:美景,這里指春光。
錦筵:精美的筵席。絳帳:紅色帳幕。
玉佩:古人佩戴的玉制裝飾品,這里代指賓客。朱輪:指古代王侯顯貴所乘的紅色車子。
三仙會:寓意高雅的聚會,可能指三位重要賓客相聚。
百囀春:鳥兒在春天婉轉啼鳴。
忘味:出自《論語》中孔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形容音樂美妙。
在齊人:指孔子。
此詩應是在文人雅士之間的一次聚會時創作。當時可能正值春日,幾位官員相互拜訪,主人設宴款待,眾人在宴會上飲酒作樂、欣賞音樂。詩人奉和王侍郎之命創作此詩,以記錄這一歡快的聚會場景。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春日聚會的熱鬧與高雅,突出了主賓之間的友好交流。其特點是語言華美,善于營造氛圍,運用典故增添文化底蘊。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反映了當時文人聚會的文化生活。
根頭余寸草,結作數層紅。
預卜門庭喜,非關造化功。
開時常入夜,落后不因風。
誤被燈蛾撲,從知色是空。
百尺危梯眇海寰,欄干十二盡青山。
煙光濃淡藏多景,野水周遭匝四環。
勝地只宜騷客住,老天未放主人閑。
憑誰說與九仙道,方丈移來在此間。
病發凋零后,朱顏似舊無。
愁多詩債減,貧劇故交疏。
風挾砧聲急,云拖鴈影孤。
夜來長不寐,欹枕看方書。
借得溪亭一解衣,忘機燕子去來飛。
采桑女伴攜籃過,罷釣兒郎蕩槳歸。
嫩草正芳鵝鴨鬭,淺潮初落蟹魚肥。
開門坐對真山水,不信人間有是非。
胸懷拍拍貯陽秋,萬里江山思遠悠。
自笑半生行酒禁,可能一日免詩愁。
圖書圍里誰分榻,風雨中間獨倚樓。
除卻知心吾與汝,吟邊何事冀旁求。
錢塘漂泊久,別后夢連宵。
忽聽灘頭水,猶疑江上潮。
暗塵侵竹簡,夜雨洗芭蕉。
料得蘇堤路,西風犯柳條。
大笑出塵間,吟身得暫閑。
解衣臨水閣,倚杖看云山。
歸鳥聲如市,騎牛歌更蠻。
明邊一點墨,元是野僧還。
未曉催行色,微吟獨據鞍。
露垂星影濕,月淡水光寒。
犬吠知村近,雞鳴覺夜殘。
親闈在何許,誰念客衣單。
漫浪歸來六換秋,又攜書劍入皇州。
得些湖海元龍氣,作個山川司馬游。
奔走客城因念腳,勾牽時事上眉頭。
中朝滿目皆知己,還有篇詩遣寄不。
吟罷歸來興欲狂,重城半掩傍昏黃。
鐘聲遙動山靈答,月魄未高人影長。
竹葉淺斟杯量窄,梅花滿插帽簷香。
不妨竟日酬心賞,才到明朝事又忙。
曾經雷斧劈,上有鶻巢腥。
過客誰摽紙,山精此托靈。
虬龍云際頂,龜鳥土中苓。
月夜境荒寂,秋聲不可聽。
灣前過渡小舟虛,好景粧成天畫圖。
山列翠屏開戶牖,麥翻黃浪滾田圩。
閑鷗樂處晴波細,暮鳥歸邊殘日晡。
攀柳共人人恨別,綿綿落絮有情無。
長命新詩恰剪裁,瓣香南望祝蓬萊。
千齡椿算從天與,九節蒲根著地栽。
范不待年甘引去,文雖告老召還來。
肉芝幸有丹書在,留取他年薦壽杯。
浮圖山盡處,八表浩無涯。
腳踏雷轟石,眼生陽艷花。
天圍連海岱,云氣雜煙霞。
如此真孤絕,學仙能幾家。
壯歲事遠游,衰齡守鄉井。
閑看舊游地,偶陟黃旗嶺。
因登青紫峰,雙目肆遐騁。
孤亭倚山巔,當午風日冷。
憑欄飛鳥外,振衣白云頂。
勝景浩無邊,此意君能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