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久字韻賦翁仲
武皇騎龍朝帝后,露濕銅仙古苔繡。
景初命名翁與仲,無復衣冠仍漢舊。
桓圭大劍高嵯峨,不動如山嚴鎮守。
豈知屹立司馬門,九鼎暗移司馬手。
變遷陵谷亦何易,洛陽塵埃一回首。
因嗟寵辱非可常,世間何者為長久。
君不見后來荊棘埋銅駝,坐想失身橫隴畝。
武皇騎龍朝帝后,露濕銅仙古苔繡。
景初命名翁與仲,無復衣冠仍漢舊。
桓圭大劍高嵯峨,不動如山嚴鎮守。
豈知屹立司馬門,九鼎暗移司馬手。
變遷陵谷亦何易,洛陽塵埃一回首。
因嗟寵辱非可常,世間何者為長久。
君不見后來荊棘埋銅駝,坐想失身橫隴畝。
漢武帝騎著龍去朝拜天帝與太后,銅仙人身上沾滿露水,長滿古老的苔蘚。景初年間給它們命名為翁與仲,不再有漢代時的衣冠模樣。桓圭大劍高高聳立,像山一樣穩固鎮守。怎知它們屹立在司馬門前時,政權已悄然轉移到司馬氏手中。山河變遷是多么容易,回首洛陽已滿是塵埃。由此感嘆寵辱無常,世間什么才是長久的呢?你沒看到后來銅駝被荊棘掩埋,想象它失身橫臥在田隴間的樣子。
武皇:指漢武帝。
騎龍朝帝后:傳說漢武帝死后騎龍升天去朝拜天帝與太后。
銅仙:指漢武帝所鑄的捧露盤仙人。
景初:魏明帝曹叡的年號。
桓圭:古代帝王與上公所執的玉圭。
司馬門:皇宮的外門。
九鼎:象征國家政權。
陵谷:比喻世事變遷。
銅駝:銅鑄的駱駝,多置于宮門寢殿之前。
具體創作時間不詳,從詩的內容推測,詩人可能目睹了朝代的更迭、世事的變遷,感慨歷史的無情和人生的無常,從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在于感慨歷史變遷和世事無常。其突出特點是用典豐富,以歷史意象展現朝代興衰。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體現了詩人對歷史的思考和感悟。
寺樓深不見,寥廓遞斜暉。泉向云邊冷,僧從雨外歸。低徊清夜磬,悽惻故山薇。偕隱吾誰托,中年百事非。
密雨灑蘅皋,平湖霧漸高。簾疏留不卷,閣小卻相遭。樹影連墻過,風聲逐雁翱。此時留客住,清酌有山醪。
磷磷白石照滄洲,玉瘦金寒碧水流。記得鴛鴦湖上景,對君疑是舊時秋。
客窗睡起首如蓬,一枕邯鄲夢未終。短榻亂飄梨葉雨,征袍涼入蓼花風。鬢衰頭上難饒白,詩滿囊中不謂空。欲問松楸無恙否,鄉書何處托飛鴻。
承明年老厭文書,尺奏朝通暮剖符。數領近藩君莫笑,猶勝長被鬼揶揄。
我愛秋宵永,西林待月斜。百年幾圓缺,今夜倍光華。兄姊俱殊土,田廬有舊家。金波如客淚,獨灑向天涯。
都呼朋引類,獨伊人,情深尚堅牢。似霜高木落,觀撐一柱,山峙單椒。想見靈巖鐘乳,滴久宛垂條。障礙有時去,去更無聊。未吃紅綾餅餡,笑殘牙老口,難肆貪饕。效龍須拔去,遜太真豪。將無如、東山賭墅,罷殘棋、屐折觸嶕峣。莫學彼、衰年作戲,孺子牛嘲。
望郎歸近怨郎行,一步閨門萬里情。辛苦寄書河北去,人言卻在武昌城。
藻泛蘭池,和聲激朗。操縵清商,游心大象。傾昧修身,惠音遺響。鐘期不存,我志誰賞。
懶上元龍百尺樓,清光不似去年秋。南飛烏鵲渾無影,斜倚闌干恨轉幽。縱有金罍誰共酌,空聞玉漏換更籌。嫦娥只在云深處,閉卻廣寒應自愁。
香粳炊熟泰州紅,苣甲莼絲放箸空。不為休官須惜費,從來簡儉作家風。米如玉粒喜新舂,菜出煙畦旋摘供。但使胸中無愧怍,一餐美敵紫駝峰。
荒城才斗大,比屋似星疏。夜市多蒲席,山猺半穴居。民貧惟種豆,地瘠不宜蔬。客況殊無味,悠悠念故廬。
秋風好,秋風好,吹起棲鸞上云表。邑人欲留留不住,綵旗繡帳長安道。歌者相和舞者蹈,欲說遺愛知多少。朱弦直,青銅照,奸回百巧終莫欺,正大一交如夙好。處事無難輕車就熟路,據理必爭疾風加勁草。三年任滿如始至,萬里當遠到。擁箳篂,植旌纛,分內功名非外求,時來為之特談笑。尚須續續□飛箋,勿謂老夫年已耄。
榕樹與油葵。掩映天妃廟西。一江新水帶春泥。數行鸂鶒飛低。婦女楓香燒早暮。魂斷茫茫江路。生怕去年風颶。破蓬休起漁浦。
頗怪歸云懶,為霖合上天。無風時出谷,有月半藏煙。平碧封山徑,余青帶水田。世間遙望處,卻道此中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