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未中元記夢夢與一僧談世事良久問答中有凡事如此汝曹勉之之語既而造一境如仙家居厥明用夢中八字為偈末章反騷 其三
石塔本無縫,吐光萬丈余。
不是風火扇,又非喉管噓。
此光胡為來,塔亦不知渠。
解作如是觀,身心長自如。
塔身俱著實,光心等是虛。
虛實歸一致,無乘亦無除。
石塔本無縫,吐光萬丈余。
不是風火扇,又非喉管噓。
此光胡為來,塔亦不知渠。
解作如是觀,身心長自如。
塔身俱著實,光心等是虛。
虛實歸一致,無乘亦無除。
石塔原本沒有縫隙,卻能吐出萬丈光芒。這光芒既不是被風火扇動產生,也不是從喉管中呼出。這光芒為何出現,石塔自己也不知緣由。能如此看待,身心就會長久自在。塔身都是實在的,而光的本質如同虛空。虛實歸于一致,既無需乘也無需除。
辛未:干支紀年。中元:農歷七月十五。
厥明:第二天早上。
渠:代詞,它。
如是觀:這樣的看法,源自佛教用語。
此詩創作于辛未年中元節,詩人在夢中與僧人談世事,醒來后以夢中話語為偈創作此詩。當時詩人或許處于對人生、世事的思考階段,借由夢境感悟到虛實相生的哲理,從而創作該詩表達內心想法。
這首詩主旨是探討虛實關系,強調虛實合一的哲理。其突出特點是以形象的石塔和光為喻,深入淺出地闡述抽象哲理。在文學史上,這類哲理詩豐富了詩歌的表現內容和思想深度。
尚記宣和末,賢科擢阿戎。
義方傳輦下,士譽走江東。
賀廈心雖切,披云意自忡。
思君想眉目,悲咽對西風。
斷橋臨野水,疏屋見人家。
嫩綠幾畦菜,深黃三徑花。
斷云行自逐,征雁望還賖。
好訪韓湘去,山林養白鴉。
呂侯妙章句,珠玉走鄰境。想當落筆時,豪邁不淹頃。
智果古精舍,松篁轉岡嶺。幽人所盤礴,俗客作遠屏。
春云忽解剝,林日光炯炯。門迎有高僧,烏用賦渴井。
開緘讀數過,令我發深省。老來習懶放,萬事廢不整。
猶憐閑中趣,日月頗增永。何當遂浮家,百口具舴艋。
不見六一翁,夢寐在清潁。人生會如意,歲晚果得請。
歷水分攜十六年,相逢須鬢盡蒼然。
喜君宦況新來好,許我交情老更堅。
小雨送行春溜急,長楊留別午陰圓。
畫船插幟澄江遠,回首風帆指繡川。
暇日搜奇勝,羸驂適莽蒼。
幽花撩醉眼,早麥慰饑腸。
佛屋幾間在,村墟三里長。
廉纖晚來雨,未覺客心傷。
小市環農畆,長橋接佛宮。
扁舟帆影日,幽鳥柳陰風。
沙觜淺深水,樹梢紅白茸。
乍聞秋糴賤,吾亦慶年豐。
格清詞苦與誰論,攜繞錢塘給事墳。
所得豈容人繼和,朗吟應被鶴聽聞。
月輪冷照千巖雪,霞片輕裝萬疊云。
投向吾廬卜知己,擬將詩草為師焚。
楊柳依依半掩扉,新晴疏影弄斜睴。
好花覔句忍輕負,幽鳥勸沽良重違。
閑愛青苔緣砌上,靜看蝴蝶撲窗飛。
雨多不覺蕪菁過,又喜盤中筍蕨肥。
新羅渤海,南岳天臺。
纖塵不礙,豈涉去來。
回頭斂念,解脫門開。
反憶善財尋勝友,百城游徧不知回。
反復新詩對月華,視模猶及正而葩。
坐馳芍藥心先醉,身老江湖眼欲花。
夜半已酬連理約,風前還見一枝斜。
灘頭更下雙???,并與妖紅作意夸。
胸次富盤錯,筆端妙蒼翠。
霜枝豈人為,煙葉有生意。
與可骨已朽,此法誰復嗣。
偉哉尋丈姿,綽有萬尺勢。
達岸三時頃,瞻山四頂賖。
喬林知馬尾,亂石見麞牙。
水腳浮青靛,湖唇滉白沙。
漁人收輳網,歸去日西斜。
書堂形勝好,山轉與江拋。
泉古應黃蘗,亭新換白茅。
雨余蒼蘚合,春晚綠陰交。
欲問香巖旨,風林竹自敲。
長堤十里荷花雨,隠約塵頭南去路。
故人戀戀不能忘,又遣長須寄新語。
錦嚢玉軸纒朱絲,開緘怳覺云煙飛。
青山未許松柏老,綠野會致牛羊肥。
嗟予衰滯煩訾相,十年相對江湖上。
苦吟猛省爆鴨腳,劇論旋驚爛熊掌。
分攜令我重回首,日月漂流易成久。
因風頻寄數行書,毋蹈從前作詩痩。
比鄰先生倦不出,德齒俱尊時第一。
何妨杖屨日過逢,白酒黃雞醉秋色。
雪壓千山浄,云披萬里晴。
木冰爭霽色,簷雨碎寒聲。
靜映吟窗冷,輕浮茗椀清。
最宜今夜月,來借短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