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晦齋宿太一宮都監姚高士示劉長翁及湯仲能諸公唱酬詩軸因和韻二首 其二
孤云蹤跡混風塵,藹藹陽和滿一襟。
招得鴛班同勝賞,肯教牛鐸嗣清音。
庵當黛面雪霜峭,洞鎖玉臺煙雨深。
何日與師攜手去,胎仙同看舞琴心。
孤云蹤跡混風塵,藹藹陽和滿一襟。
招得鴛班同勝賞,肯教牛鐸嗣清音。
庵當黛面雪霜峭,洞鎖玉臺煙雨深。
何日與師攜手去,胎仙同看舞琴心。
我如孤云般的行蹤混跡于塵世之中,心中卻滿是溫和的氣息。招來朝中官員一同盡情欣賞美景,怎肯讓粗劣的聲音接續高雅的清音。庵堂正對著如黛的山峰,顯得雪霜般峻峭,山洞鎖住如玉的高臺,籠罩著深深的煙雨。什么時候能和您攜手同去,一起看仙鳥伴著琴音起舞。
晦:農歷每月的最后一天。
孤云:比喻孤高的人,這里作者自比。
藹藹:溫和的樣子。陽和:春天的暖氣,比喻溫和的氣息。
鴛班:指朝官的行列。
牛鐸:牛鈴,聲音粗劣,比喻平庸的聲音。清音:高雅的聲音。
黛面:形容山峰顏色如黛。
胎仙:指仙鶴。琴心:指琴音。
此詩創作于作者在九月晦日于太一宮齋宿之時。太一宮是道教宮觀,作者在此處看到劉長翁及湯仲能諸公的唱酬詩軸后和韻而作。當時作者可能處于塵世的喧囂中,在道教宮觀的環境里,引發了他對超脫塵世、追求高雅境界的思考。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對高雅境界的追求和對超脫塵世生活的向往。其特點在于意象豐富、意境清幽,語言典雅。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詩人的文學素養和精神追求。
宦網弛三面,禪心積久灰。歲功聽瓦卜,天紐問杓魁。老蠹穿香節,寒蟲叫古槐。江花排岸出,沚木到門回。割裂窮巴衍,俳優畜馬枚。沉思竭廢井,久語墮梁煤。子鶴難為父,妻梅不用煤。立窗石皺瘦,困雨竹隳頹。花社僧來訊,鷗鄰長可推。附舟求洞藥,置檻養盆苔。作意為農去,湖田怕長萊。
謾傳欈李千金值,燕市相逢識者希。今日風流無晉代,更搜殘墨換鵝歸。
克齋從學艮齋地,溪友幸從詩友游。泉響如聞讀書韻,山容猶帶濟時憂。嗚呼道在人何在,籍甚名留跡不留。欲揖高風寧復得,歸歟□□□抔□。
名公妙年辭京華,飄然歸來乘云槎。天上烏啼御史府,海邊龍臥神仙家。東山老子興不盡,南華真人生有涯。空馀蟠胸濟世策,日對鄰叟談桑麻。
帶雪含霜半倚籬,橫斜影里露仙姿。前村昨夜春來了,竹屋老僧猶未知。
新涼入戶夜何其,況是悠悠有所思。乍簡寒衣秋到早,久無鄉信寫來遲。月侵旅榻堪誰語,風卷愁心只自知。已覺宦情輕似葉,主恩何日是歸時。
雪花二月散園林,嫩綠新紅恐未禁。路到七途知妙訣,人從百煉識真金。垂楊蔭戶風聲肅,瘦竹橫窗月影侵。攬轡不知南詔遠,興來猶自發豪吟。
西郊有冢草離離,每哭雙親痛欲癡。羔羊跪乳鴉反哺,我生圖報嗟何時。忘哉墳前紙數張,夜風吹裂如殘旗。嗚呼四歌兮歌四奏,哀云為我霾春晝。
惆悵為此別,寸心安可言。如何相見來,落落三十年。長為貧賤不足恨,乾坤黯淡多烽煙。君生十七去鄉井,楚粵東西共萍梗。闕下上書恒報罷,軍中借箸無為省。碧血空傳先世名,熱腸已化寒灰冷。英雄失路欲誰投,不妨胡越亦同舟。世人安識徐元直,指心不為曹公謀。獨將至性交良友,間復沉酣托杯酒。因事長留濟物恩,活人每試回天手。嶺南嶺北千里中,人人皆道胡長公。貧賤之交常滿座,揮金如土囊時空。浮生百年一倏忽,快意當前便須歇。丈夫非愛七尺軀,無人肯買千金骨。草堂新構西山西,東風三月花盈溪。秫田得歲酒方熟,童孫壯子行相攜。天倫況復美群從,舊德日覺生光輝。忠臣之后世必大,浮云于我何為哉。薜蘿帶,芰荷衣。淚滴先公墳下土,三十三年游子歸。
信美湖山容俯仰,從頭感逝傷離。登臨情味絕凄其。芳年摧落照,歸夢系兒妻。長伴飄零湖上月,何時照取雙棲。中年憂患賴相持。莫將孤枕淚,愁損軟腰肢。
蒼煙枯木共荒寒,籬落堤灣洶漲湍。歸路宛然歸未得,閒將李叟畫圖看。新圖來自雪邊州,皴石枯槎筆最遒。明府能詩如此畫,為渠題作小營丘。
西風消息啼螀急,一夜新涼。底費商量。玉漏爭如綺恨長。素娥宛宛移花影,影繞回廊。香襲茸窗。香影纏綿欲斷腸。
簡點王正歷,大吉丑到從魁。已過開歲旬滿,香漏尚殘灰。元旦椒花獻頌,人日金花剪勝,都作慶新杯。為滯東皇駕,還待土牛催。稽典禮,戒農事,謹三推。老夫無用,只管問柳與尋梅。梅向階前破萼,柳在陌頭舒眼,如見故人回。定把春婪取,輕肯放伊歸。
孫翁衣缽只中庸,馬仆牛醫奠酒同。我輩不知誰是伋,松梢擘紙掛西風。
苦發寒壚竅,閒書折股釵。琢云裁月遍,儷白粲紅皆。筆誤翻缸落,金清入梵諧。分鬮時一賽,驅悶幾回徘。古硯文全蝕,廢鐺耳半埋。毗耶多口老,閒引散花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