倅教授判官皆為東湖有賦次韻 其二
交情郁穆兩監州,采藻依蓮總俊游。
冰潔霜明相并照,渭清涇濁豈同流。
虢堂擬把新題和,錦里還思故事修。
荷蕩花溪總幽絕,賸須栽竹柰霜秋。
交情郁穆兩監州,采藻依蓮總俊游。
冰潔霜明相并照,渭清涇濁豈同流。
虢堂擬把新題和,錦里還思故事修。
荷蕩花溪總幽絕,賸須栽竹柰霜秋。
兩位監州交情深厚融洽,一同采藻賞蓮,都是才俊之游。他們品行如冰清霜潔般相互映照,就像渭水清澈、涇水渾濁不會同流合污。在虢堂準備和上新詩,還想著在錦里重修舊日雅事。荷花湖蕩與花溪景色都清幽絕美,還應多栽些竹子來應對霜秋。
郁穆:深厚融洽。
監州:宋代于諸州置通判,亦稱監州。
采藻依蓮:采藻和依蓮可能是當時的雅事活動。
俊游:快意的游覽,也指才俊之士的聚會。
冰潔霜明:形容品行高潔。
渭清涇濁:比喻清濁異流,不相混淆。
虢堂:具體所指需結合當時情境,可能是一個聚會或吟詩之地。
錦里:一般指成都,這里可能借指有文化底蘊的地方。
賸須:更須,還應。
由于“倅教授判官”等信息較難明確具體人物和背景,推測此詩創作于宋代。當時文人之間常有詩詞唱和的雅事,詩人可能是在與兩位監州交往過程中,看到他們深厚的友情和高尚的品行,結合周圍優美的自然環境,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在于贊美兩位監州的友情和品行,同時描繪了優美的自然景色。其突出特點是意象運用精妙,語言典雅,通過比喻等手法生動地展現出人物的品質。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具有廣泛的影響力,但體現了宋代文人之間的雅趣和詩詞唱和的文化現象。
天空岸遠認模糊,
江樹濛濛山有無。
一幅丹青濃水墨,
教人重繪輞川圖。
忽忽一杯酒,茫茫萬里情。
草間從放浪,異地惜身名。
詞賦能華國,江湖已罷兵。
憑君寄諸子,努力致公卿。
明帝章朝物,三雍復舊常。籯金賞西域,雅樂奏南陽。
拜老鴻徽茂,祈農盛典彰。珍符昭美應,獻壽表隆昌。
獨行懲澆俗,嘉名動遠荒。至誠祈夏雨,嚴意勵冬霜。
果行推陵險,豐規嘆履方。孤高惟大遜,壽考茂祺祥。
昭公詳漢律,求比禮三千。刻敝深文息,寬平治德全。
芳猷宣輔弼,馀慶茂忠賢。方驗來嘉瑞,仁矜理最先。
樹老根危雪滿巔,
令人頗憶魯公賢。
同時柔脆皆僵仆,
正色清芬獨凜然。
長耳追風走似流,
黔人空使載驢舟。
巾箱欲置無容處,
來與騷人款段游。
征途行色畫初成,
衢路輕車落日明。
不是故人重惜別,
此山何事忽生情。
土炕冷無煙,夜分氣凄惻。啟戶整行裝,一庭霜月白。
跨馬行數里,依稀見曙色。迤邐冠雀津,夾立積鐵壁。
汾流出中間,束縛益蕩激。閣道亙崖半,偪仄瞰不測。
前驅振金鈴,后騎躡其跡。登降遞隱見,不離一水側。
我生閱奇險,劍棧曾未識。心揣將無同,顧步喪精魄。
造物何恢恢,設此觀人力。古來幾雄才,長驅遂奮戟。
廢興迭相倚,所恃非阻厄。行客獨躊躇,蹙蹙安所迫。
夕綺搖虹影,疏云上碧波。
中宵動雷雨,斜月半星河。
世事殘書耐,吾生睡眼過。
青楓無限葉,珍重響危柯。
鄭公鄉里好書巢,
煙雨濛濛一氣包;
窗外芭蕉簾外柳,
青燈有味伴推敲。
雪霰紛漉漉,忽然見朝暾。冰霜墜盈地,中有青苔痕。
幡幡鳴春鳥,解使朝變昏。果哉烏鴉白,不謂黃河渾。
小雅歌緡蠻,陳王悲豆根。此曲勿復竟,子蘭方在門。
鴳籬無高鳥,牛涔無巨鱗。物大會有合,淺小安足陳。
藤蘿附松柏,繳繞固其真。桃李雖不言,吐華自陽春。
齊虜事口舌,秦人如鬼神。末路多此比,龍蛇貴存身。
尋真偶出翳門關,五月扁舟共碧灘。
江浦雷聲驚老夢,琴沙風色入秋寒。
水云身世欣清酌,煙火山家薦綠玕。
從此采芳來往慣,丁寧畦父為栽蘭。
此夕非常夕,金波涌碧岑。
一輪初散彩,八表盡傾心。
永夜真同晝,浮云不蔽陰。
主人澄靜性,萬古亦常今。
乳竇相從幾弟兄,忘形骸外又忘情。
炊香好甑和籮飯,鼠糞無端污卻羹。
鄰僧扣齒,訴不平聲。
折箸何妨挑剔去,壁根不到礙人行。
乘時命將定條枝,天佑人歸捷報馳。
無戰有征安絕域,壺漿簞食迎王師。
兩朝締構敢石繼,百世寧綏有所思。
好雨優沾王宇拓,敬心那為慰心移。
秋迎客路十分涼,煙水扁舟引興長。
兩岸蘆花翻雪白,一江木葉入秋黃。
天街空際霜初落,銀漢無聲月自行。
歸櫓音清聞欸乃,逍遙疑在夢魂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