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彥猷談奉得達二帖贊
公于國史,以好硯稱。
石焉取斯,蓋協其能。
遒媚之觀,在此尺紙。
善工利器,予鑒如此。
公于國史,以好硯稱。
石焉取斯,蓋協其能。
遒媚之觀,在此尺紙。
善工利器,予鑒如此。
先生在國史中,以喜好硯臺著稱。選取這樣的石頭制硯,大概是與他的才能相契合。這書法遒勁嫵媚的樣子,就體現在這尺幅紙張之上。技藝精湛的工匠搭配精良的工具,我的品鑒就是如此。
國史:指官方編纂的史書。
好硯:喜愛硯臺。
石焉取斯:選取這樣的石頭。
協:契合。
遒媚:指書法筆力強勁、姿態柔美。
尺紙:小幅紙張,這里指書法作品。
善工:技藝精湛的工匠。
利器:精良的工具,這里可能指好的硯臺等書寫工具。
鑒:品鑒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唐彥猷在國史中以好硯著稱,作者可能是看到了唐彥猷的書法作品“奉得達二帖”,有感于其書法風格以及唐彥猷對硯臺的喜好,從而創作此贊。當時社會可能對文化藝術較為重視,文人之間對書法、文房器物等有一定的品鑒之風。
此贊主旨是贊賞唐彥猷在好硯和書法方面的成就。其特點是將人物特點、書法作品和文房器物相結合進行評價。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反映了當時文人對文化藝術的關注和品鑒態度。
風煙紀南城,
塵土荊門路。
天寒獵獸者,
走上樊姬墓。
春來畏病不飲酒,孤負山南山北花。有客款門驚剝啄,無人追韻得車斜。
獨酬砌下二三子,豈憶城南韋杜家。不畏詩窮嫌水厄,時時搜句煮新芽。
未曾留客十觴醉,已是飛花三月時。忽悟病來真老矣,倘逢圣處亦中之。
眼前用意半乾沒,世上忘形皆白癡。誰似陶翁有名酒,呼兒覓紙又題詩。
微陽回朔氣,云物倍颼颼。
歲月逢長至,風塵嘆薄游。
停車道傍樹,把酒市中樓。
欲渡黃河水,蕭條雪滿舟。
銅船互奔流,火山赫危崿。
愁鬢颯止水,顏色已非昨。
況度鬼門關,十去九不還。
玄蜂螫赤阪,白象跨雄蠻。
華實信衍沃,黍稷陵丘山。
豈無丹鉛士,可以樂游盤。
各競文蛇衣,難為章甫資。
去去勿復道,北風吹路岐。
半壁江山,問誰救、生靈焚溺。嘆當局,議防議戰,總無全策。
徵調可憐財賦盡,流離但覺乾坤仄。十馀年、格斗未曾休,翻多賊。
軍糈匱,還侵蝕。兵士悍,爭剽劫。任東南千里,縱橫狼猰。
杜牧罪言何處上,賈生熱淚從旁滴。借書生,歌哭叩蒼生,天應惻。
公序蝸廬伏,傳臚慶狀元。
編橋資折竹,渡蟻救傾盆。
念恰關心切,功真以手援。
術能全蛾子,庇合藉龍孫。
芥泛舟無異,苔封垤尚存。
安排成雁齒,依附等蜂屯。
架檻同開網,銜珠解報恩。
聲名題虎榜,竟作雁行論。
行人去去復青山,策馬西風了未閑。
碧草難尋綿上隴,白云何處雁門關。
三更曉角來霜里,一片秋聲在樹間。
此際蕭森愁欲起,不緣客路亦潸潸。
秋深場圃已登禾,
窗下寒機暫釋梭。
積貯不教如櫛比,
索逋門外苦多多。
萬里逃空一葉輕。秋來長往謝家心。何須歸路問君平。
剩水未遮南望眼,浮云猶送北來陰。西風紙上不平聲。
鑿空居夷欲奈何。近憐槎路亦風波。月帔星佩滯銀河。
密約故箋消鲗墨,空杼斷錦擲龍梭。相思薄倖兩蹉跎。
昔時柏未栽,榜杏為軒名。
柏今已可愛,題柏軒始清。
賢者安厥居,中懷渺無營。
日來對柏坐,心適眼自明。
草經謝今說,寄意遺俗聲。
落落守歲寒,常恐為柏輕。
從游來勝地,古剎訪遺蹤。
竹暑聞清磬,松涼納遠鐘。
崖花迎面發,澗草染衣濃。
無限登高意,山深更幾重。
老我驅馳未得歸,山中空掛薜蘿衣。
三臺勝地松連菊,五畝幽居竹映扉。
黃卷青燈真我事,鱸魚白酒亦天機。
騷人往往秋多感,莫向登臨嘆落暉。
曾向洪崖乞大還,朅來煙火混人間。幾回擲劍橫青海,一笑攜瓢掛碧山。
煮石似應消壯氣,斫苓尚欲壯頹顏。峰頭紫氣朝如蓋,為問猶龍可渡關?
賦罷初衣往復還,伊人宛在翠微間。幸無白璧枌榆價,可有丹名桐柏山?
種似麒麟徒掩淚,舞同鴝鵒且開顏。尊前草論浮云態,回首風煙滿漢關。
日轡崦嵫去不還,客星慘淡五云間。自非和、扁難醫國,誰似巢、由易買山。
百谷煙霞憐馬齒,二陵風雨識龍顏。桑弧半老成何事,只合壺天獨掩關。
倦飛玄鶴亦知還,白石蒼苔咫尺間。車馬自然多易水,衣冠原只在商山。
云漿夜酌金人掌,黛色朝披玉女顏。已覺閒身堪羽化,何須八翼夢天關!
身伴浮云偶出山,訪君杖履向田間。
酒逢知己情難禁,交到忘年禮可刪。
剪燭座聯嬌客密,煎茶吟對好花閒。
笑余也似堂前燕,每歲春來一款關。
一鉤新月下庭西。繡簾低。漏聲遲。
小宴幽歡,依約似當時。
嬌盼注人都不語,眉黛蹙,鬢云敧。
街槐陰下玉驄嘶。苦相催。醉中歸。
可惜明朝,秋色滿東籬。
只恐又成輕別也,情脈脈,恨凄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