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侍郎挽詩 其一
學術趨平實,年來似寂寥。
豈無先后覺,未在始終條。
此老能深造,諸公獨后雕。
平生寄心事,髣髴見魚朝。
學術趨平實,年來似寂寥。
豈無先后覺,未在始終條。
此老能深造,諸公獨后雕。
平生寄心事,髣髴見魚朝。
做學問追求平實之風,近年來這樣的風氣似乎有些寂寥。難道沒有先覺與后覺之人嗎?只是沒能有始有終地堅持。這位老者能夠深入鉆研學問,各位官員中他是最后凋零的。他一生寄托的心事,仿佛能在魚朝恩之類的典故中有所體現。
趨:趨向。
先后覺:指先覺悟和后覺悟的人。
始終條:有始有終的條理。
后雕:即“后凋”,比喻人能經得住考驗。
髣髴:同“仿佛”,好像。
魚朝:指魚朝恩,唐朝權宦,這里可能借指相關典故或某種人物形象
由于缺乏具體信息,推測可能是在當時學術風氣有所變化,袁侍郎去世后,作者為表達對他的追思和對其學術態度的認可而創作此詩。
此詩主旨是贊揚袁侍郎做學問平實深入、有始有終。特點是語言質樸,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反映了當時的學術氛圍和人物形象。
碧沼波澄拂柳條,坐來未覺水云遙。輕輕風絮迷新漲,一囀新聲破寂寥。
積石何齒齒,百折趨層巔。徑轉樵蹤斷,峰危人語懸。滄波天外勺,泃水竇中泉。渺渺憑高意,蒼茫謝客前。
繡枕扶還怯,羅衣著尚單。一年春已病中完。底事東風猶作、不情寒。綠意詩難寫,黃昏酒易殘。冷螢拖月上欄干。可惜無人同倚、畫樓看。
人煙不知處,深曲數峰橫。路截溪流入,云從館壁生。村醪浮月色,客枕納松聲。計日鄉關近,山行第一程。
龍盤虎踞景堪尋,王氣消亡信禍淫。結綺臨春何處是,數聲啼鳥暮煙深。
一聲山磬靜,洞口白云深。偶見鶴飛出,天壇忽在林。水流通澗藥,風度隔窗琴。到此亮明月,當空持鑒心。
茶罷晴檐唱午雞,偶騎驢去過東溪。酒肴分倩樵夫挈,筆硯專令童子攜。放目水亭欄獨倚,題詩僧舍壁新泥。興闌歸問來時路,到處蟬鳴日已西。
峰回絕壁鬼斧折,鑿破天門天漢泄。干崖照耀掛長虹,飛流濺沫噴寒雪。須臾幽壑風颯颯,吹散游絲四面射。我欲剪之作羅裙,鮫人停梭依嵐泣。危磴斑斑繡紫黛,躡屐捫蘿石龕在。洞花搖落點翠林,懸巖顛松皆生態。隱隱谷口處士莊,盈盈碧水洗石床。載酒酣歌興未已,玉女峰頭月吐芒。
香箋晚壘,翠黛朝彎。燕霜那忽點云鬟。伯勞飛燕,禁骨肉,恁摧殘。盼九天、為妾賜環。甚日生還,酒泉郡,玉門關。燕頷小妹上書難。麻衣似雪,淚潸潸。背人彈,本意兒,身作木蘭。
璞則既真,攻之惟人。其頑其塊,孰圭如紳。如彼四子,何必兼身。文之禮樂,亦可成人。
心娘自小能歌舞,舉意動容皆濟楚。解教天上念奴羞,不怕掌中飛燕妒。玲瓏繡扇花藏語,宛轉香茵云襯步。王孫若擬贈千金,只在畫樓東畔住。
天公容我懶殘身,評酒敲詩為禊辰。話到梅花空色相,修來明月認前因。風流自昔歸才子,韻事何須遜古人。記取湘東三品在,一枝金管一枝銀。
艤舟和月上?亭,風露凄寒酒易醒。誰為漫郎寫幽思,度香橋下水泠泠。二十年前八桂回,摩挲蒼蘚讀碑來。如今再自浯溪過,折得梅花伴酒杯。
肩輿出里門,一望皆稻畦。仲夏刈穫了,數處亦既犁。濛濛丘中麻,其下有橫溪。我尋溪路邊,惝恍南北迷。霖潦斷行徑,荒莽與人齊。天晴漲雖縮,沙岸猶積泥。前村圍修竹,日午聞鳴雞。役夫皆已休,而我獨棲棲。遠赴田叟期,觸熱更向西。
悲歡非更迭,歡逝恒馀悲。惟有百年心,悄然常在茲。誰能用寂寞,暫保露電姿。道窮詩不昌,昌者天偶遺。詩昌亦何好,更與艱辛追。我行江南岸,每恨日影遲。春風胡不來,起此蒲柳衰。朝朝攬鏡意,未惜朋友知。平生梁伯鸞,鄰廡終相期。舊聞紫霞洞,朱泉味如蜜。比來對鐘山,苦霧每坐失。山阿靈谷松,五里非昔密。棲霞況賓主,牛首等姑侄。盈盈蔣家妹,溪上待浣筆。焉知定林老,相對但捫虱。我雖困僚底,意與此老匹。棲棲愿饑死,不夢飯甑溢。安能視群枳,觍爾頌嘉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