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陳和仲常博倅嘉禾 其三
未及與君別,先歌送君詩。
浙西數年來,風景非昔時。
紅蠶不上箔,青麥空生陂。
六經政之本,無用別出奇。
未及與君別,先歌送君詩。
浙西數年來,風景非昔時。
紅蠶不上箔,青麥空生陂。
六經政之本,無用別出奇。
還沒來得及和你告別,就先唱起送你的詩。浙西這幾年,風景已不是過去的樣子。紅蠶不結繭上簇,青麥白白地長在山坡。六經是為政的根本,不要去追求別的奇巧之術。
倅:副職,這里指擔任副職。
箔:蠶箔,養蠶器具,供蠶吐絲作繭用。
陂:山坡。
六經:《詩》《書》《禮》《易》《樂》《春秋》六部儒家經典。
推測此詩創作于浙西地區農業生產遭受困境之時。當時社會經濟可能面臨問題,詩人送友人去嘉禾任職,希望友人以儒家經典為指導,治理好地方。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浙西現狀的擔憂和對友人的勸誡。特點是將送別與社會現實相結合,以景入題,以理作結。在文學史上雖無突出地位,但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狀況和詩人的濟世情懷。
冷眼看斯世,傷心喚奈何。
稻粱無飽雁,燈火有投蛾。
儉合儲升斗,危休蹈網羅。
樞機在言行,努力互磋磨。
溈山若無后語,
盡自包裹得去。
其奈用處太過,
以致栓索俱露。
八窗空、展寬秋影,長江流入尊俎。天圍紺碧低群岫,斜日去鴻堪數。沈別浦。但目斷、煙蕪莽蒼連平楚。晨鐘暮鼓。算觸景多愁,關人底事,倚檻聽鳴櫓。
英雄恨,贏得名存北府。寄奴今寄何所。西風依舊潮來去,山海頡頏吞吐。霜月古。直耐冷、相隨燕我瑤芝圃。掀髯起舞。看羱伏蒼苔,龍吟翠葆,天籟奏韶舞。
流光如駛,憑閱年七十,旌揚未被。
夢里貞魂能訴恨,遠涉甌閩萬里。
校士方還,采風又出,重與烏頭峙。
蘋香薦俎,煌煌玉詔泥紫。
尚念宰樹枝青,孤皺發白,一線千鈞系。
廣置田疇延似續,伯道休嗟無子。
化石峰高,摩笄山峻,勁節真堪比。
春蘭秋菊,姓名無絕彤史。
緯象占郎宿,清光切上臺。
問程一月至,候吏隔州來。
柳迎銀艾舞,花覆印床開。
衙散無長事,琴鳴鶴上臺。
長白山中跨白驢,
偏提時掛小籃輿。
八騶朱雀航南路,
可似先生薄笨車。
泛論楊陸與蘇黃,
更把詩風向粵湘。
縱少崢嶸唐氣象,
清深細密亦升堂。
橫塞接青冥,天教作障屏。
陰崖閟冰雪,絕壑走風霆。
秦棧雄今古,行人恐晦暝。
驅車最高頂,長嘯起山靈。
半生饒負水云情,豈信貞松亦早傾。
不謂隔天還隔世,卻能無累學無生。
詩如獨鶴含霜潔,墨剩柔翰剪水橫。
惆悵茂陵書固在,不知何日索相呈。
虛樓深閉。闌角飛花墜。鴛甃上,苔紋細。塵昏青玉鏡,蠹損銀鉤字。人去后,轉頭春色都無幾。
帳捲蛛絲系。香冷爐灰死。沉想處,增憔悴。淚多衾易潤,膠澀弦難理。夜靜也,雨來風緊紗窗碎。
七年石城下,猶記別時顏。此日予重往,逢君應召還。時艱知念切,道路閱頭斑。且愜良辰賞,扁舟共采蘭。
舟行聞與見,不異在都時。何意平原道,欣瞻云漢儀。巢許箕山意,夔龍圣代私。寸心傾未得,風雨促分歧。
至人不礙世,出處亦何情。聞道綸扉上,于今待老成。因之懷鳳德,敢以付嚶鳴。自有冥鴻意,無煩猿鶴驚。
芳辰湊良會,哪得再尋常。不盡塵中話,兼多世外商。龍馴寧自性,鷗狎未飛翔。安石東山在,蒼生引望長。
法王法令沒周遮,一片虛凝絕點瑕。槌下不開諸圣眼,幾多騏驥困鹽車。
百丈堂前辨野狐,紫羅帳里撒真珠。誰家別館池塘里,一對鴛鴦水上浮。
一段風光畫不成,洞房深處暢予情。頻呼小玉元無事,只要檀郎認得聲。
解劈當胸箭,因何只半人。為從途路曉,所以不全身。
煙波只艇著吾徒,
莼鲙秋風早憶吳。
左蟹右杯東計決,
醉來萬事付含糊。
借得雙游屐,山來一笑迎。
虛亭涵塔影,古殿走江聲。
仙去仍留暮,泉清尚愛名。
潤州回望處,煙火郁高城。
日出霜華碧瓦煙,敝袍畏立曉風前。
富非吾分猶奢望,老喜人稱尚少年。
久客渾忘長去國,不官自算始歸田。
苦無公子千金贈,辜負平生魯仲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