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守上人歸閩省親
從小服緇素,三衣竟不長。
心空無物礙,頂重有詩囊。
去與云相似,來期春未央。
家山指萱草,微笑奉高堂。
從小服緇素,三衣竟不長。
心空無物礙,頂重有詩囊。
去與云相似,來期春未央。
家山指萱草,微笑奉高堂。
上人從小就身著緇衣,多年來僧衣竟沒怎么變長。內心空明沒有外物阻礙,頭上沉甸甸地掛著詩囊。離去時如同云朵般自在,歸來之期應在春天未結束之時。指著家鄉萱草所在之處,微笑著去侍奉父母高堂。
服緇素:指穿上僧衣。緇素,僧服。
三衣:佛教僧尼的三種法衣。
物礙:外物的阻礙。
頂重:頭上沉重,這里指頭上掛著東西。
未央:未半,未盡。
萱草:古人認為萱草可以使人忘憂,常指代母親。
高堂:指父母。
具體創作時間和背景不詳,但從詩題可知,是詩人送別守上人歸福建老家省親時所作。當時守上人在修行上已有一定境界,詩人有感而發寫下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送別守上人歸鄉省親,突出特點是將上人的修行與歸鄉之事結合,展現出其精神境界與人間親情。在文學史上雖影響不大,但體現了送別詩的一種獨特表達。
莫測文園志,龍光薄海天。遙知變化日,稀見老成年。客路西淹晉,神州北壯燕。白云樓上賦,秋色滿高筵。
道人孤寂任棲遲,跡寄湖村白水西。四壁煙昏茅宇窄,一天霜重板橋低。驚濤拍岸明生滅,止水涵空示悟迷。萬象平沈心自照,波光常與月輪齊。
東風何事力猶微,凜凜邊寒犯客衣。舊雪未消新雪下,南園春色幾時歸。
少年何所愁,愁見鬢毛白。白更何所愁,愁見日逼迫。移向東岱居,配守北邙宅。何忍出此言,此言傷老客。
繁星麗遙漢,薄露下秋旻。仰瞻南飛鳥,局束嘆此身。郁郁耿中情,惻惻抱長貧。流念故舊間,矧是同宗親。理歡竟無繇,恨離還有因。托棲北山表,絕跡東江津。青琴徒屢奏,白雪亦寡聞。空持蘭與貝,誰為致殷勤。
振鷺翔鸞集禁闈,一生只著一麻衣。湘宮水寺清秋夜,猶擁青編獵是非。
吳筒細剪南山竹,韓穎精收東郭?。多謝故人有佳貺,興來揮斷楚江云。
臺爇天香簇絳紗,三山簫鼓樂年華。竹枝歌后多淫祀,燕子歸來識故家。荷鬢鬧妝馀翠貝,蔬盤勻饤雜魚蝦。殊方風物雖堪賞,爭遣衰年客海涯。
水靈有源不知處,但見方沼供無窮。俯波下看遠山色,卷霧忽驚清鏡空。危亭快若望霜曉,江岸□□□陰風。宜呼此泉作檀越,歲致萬斛無兇豐。
春魂醒么。鎮無形有態,收了還作。幾度相迎,一晌迷離,恰似云篩月破。莫遣輕陰天際隔。正飛上小桃紅朵。甚闌干悄地來尋,蝴蝶雙雙捎過。庭院深深留住,隔墻便送到,依舊輕鎖。密密疏疏,底用分明,領取眼前婀娜。癡心欲向殷勤問,算是想、非因無果。待東風、萬紫千紅,識面那才真個。
經旬梅雨自沉沉,灌木蕭森起夕陰。泉過斷橋歸別澗,鐘傳古寺出空林。閉門習靜山中樂,晏坐焚香物外心。終日更無車馬客,時從花塢聽鳴禽。
三年困人事,何曾理書帙。鳥鼠白晝游,入門忽首疾。架閣具傾覆,點檢切中怵。凌晨趣灑掃,整頓倏終日。種類既品題,編簡復齊一。不但幾案清,幸靡萬一失。焚香坐望馀,儼然成靜室。平生風雅情,殊以乖蹇窒。追惟感嘆生,端坐還羞?。何如溪上翁,翩翩獨閒逸。
人事好乖,云散風流,暗思去年。記竹輿伊軋,報臨村里,筇枝顛倒,忙返溪邊。剪韭新炊,尋桃小酌,取次歡謠俱可編。難忘處,是陽春一曲,群唱尊前。新晴又放花天。況家釀堪攜不用錢。想有人如玉,已過南市,無人伴我,重醉西阡。舊約難憑,新詞堪賦,樂事賞心那得全。歸來也,命兒將此意,寫以朱弦。
宛洛風煙系夢頻,賜歸今得自由身。三朝柱石收公望,兩世銓衡秉國鈞。辭闕祖筵歌漢傳,入關仙氣報秦人。極知感激君恩重,夜夜巖扉望北辰。
建業元佳麗,風流況有君。妖童隔花唱,醉客倚樓聞。清憶銅臺雪,春憐金谷云。于今非宦邸,猶試寶刀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