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茂守吳彥先郎中赴闕
汶山為郡數逢春,
被詔還都歲又新。
惠政久通蠻徼外,
愴懷初去蜀江濱。
邛崍古未兼忠孝,
宣室今非訪鬼神。
制御羌夷知有術,
上前章牘為開陳。
汶山為郡數逢春,
被詔還都歲又新。
惠政久通蠻徼外,
愴懷初去蜀江濱。
邛崍古未兼忠孝,
宣室今非訪鬼神。
制御羌夷知有術,
上前章牘為開陳。
您在汶山擔任郡守已歷經多個春秋,奉詔返回都城時又逢新年。仁政早已惠及邊疆少數民族,離別時心中不舍初離蜀江岸邊。邛崍之地自古難兼忠孝兩全,如今朝廷召見不是為問鬼神之事。您治理羌夷已知有獨到之策,面圣時定能詳細陳述治邊良言。
汶山:古郡名,治所在今四川汶川一帶。
蠻徼(jiào)外:指邊疆少數民族地區,徼,邊界。
邛崍(qióng lái):山名,在今四川西部,代指蜀地。
宣室:漢代未央宮前殿正室,此處借指朝廷。
羌夷:古代對羌族等少數民族的泛稱。
章牘(dú):奏章文書。
此詩為送別友人吳彥先赴京而作。吳彥先任茂州太守期間,以惠政治理邊疆,深得民心。時值朝廷征召,詩人于蜀江邊作此詩,既感慨其離蜀,更推崇其治邊功績與忠孝兩全的品格。
全詩緊扣“送”與“赴闕”,前半回顧吳彥先在蜀政績與離別情,后半以“宣室”典故與“制御羌夷”之能,凸顯其才德。既為送別之詩,更贊其治邊之才,體現對賢能的推崇與家國治理的關注。
就地拾得麗水金,拈起卻是新羅鐵。
報諸人,別不別。
夜來雪壓云門,凍得烏龜成鼈。
世間種種音聲相,眾以耳聽非目睹。唯此大士眼能觀,瞑目諦觀為佛事。
于眼境界無所取,耳鼻舌身意亦然。善哉心洞十方空,六根互顯如是義。
眼色耳聲鼻嗅香,身觸意思無差別。當以此觀如是觀,取此為實成妄想。
若離妄想取實法,展轉惑亂失本心。本心既失隨顛倒,不見大士妙色身。
無眼耳鼻舌身意,互顯這義亦寂滅。亦無在土妙色身,亦無種種音聲相。
佛子能作如是觀,永離世間生死苦。
毓秀名臣裔,來賓上相家。
浮漚輕富貴,朽木視??華。
曉日俄晞露,春風自笑花。
仙蹤今不返,望斷五云車。
折桂陪英彥,彈冠接宷僚。
志連秦璧固,論鄙楚師恌。
逸驥終難縶,翔鸞詎可邀。
緬懷巖下士,猶得夢中宵。
言前超佛祖,日輪正當午。
豁開三要關,一擊涂毒鼓。
既發上頭機,莫問千鈞弩。
放去絕遮攔,捏聚非回互。
咄哉老瞿曇,住住住住住。
飛鳴屋上烏,入我夢中聽。
遲明月未昃,平曉風更靜。
游云四山幕,止水萬象鏡。
身如走空虛,南北了不定。
三世諸佛不知有,老老大在外邊走。
眼皮蓋盡五須彌,大洋海里翻筋斗。
貍奴白牯卻知有,瀑布不溜青山走。
堪笑無端王老師,錯認簸箕作熨斗。
佛聲從他,認我碗鳴。
粗言歸第一義,自要看渠??沸。
喚作一頭驢,正令生光輝。
趁手打得走無路,咭嘹舌頭何處歸。
若能轉物,即同如來。咄哉瞿曇,誑諕癡呆。
物無自性,我亦非有。轉者為誰,徒勞心手。
知無自性,復是何物。瞥起情塵,捫空揣骨。
此庵無作,住者何人。具頂門眼,試辨疏親。
出頭露角,指點方見。
見處不留,分定針線。
下床扭住才擬議,拓開一掌佛法意。
脊背汗流喚得回,白蓮花向半天開。
撞墻撞壁,曲不藏直。摘葉拈花,與儉寧奢。
羅漢有三毒,如來有二語。聾人爭得聞,依舊吃茶去。
保福老,保福老,鐵眼銅睛還失了。
一千七百癡衲子,圍遶這個無明叟。
細膩渾沒一星兒,粗糙卻有七八斗。
未嘗寂寂入禪定,終日波波廊下走。
為人巴鼻亦好笑,更不容人謾開口。
盲枷瞎棒當慈悲,是與不是劈脊婁。
如斯主法作宗師,枉續牟尼子孫后。
本禪千萬莫學伊,學伊和爾不唧溜。
老翁更事幾河沙,苦愛溪頭管物華。
種竹成林心未足,買船載月思無涯。
黃鶯喚友非多事,白鷺窺魚更可嗟。
念子藍舁晚山里,可能來共拾余霞。
開雪峰口,出睦州氣。
袖手儼然,眈眈虎視。
我說是言,有語無義。
石火電光,咄哉鈍滯。
伽梨勃窣知是誰,有人續得末后句,許爾親見渠儂。
這老漢無置錐之地而不貧,有無價之寶而不富。
睹眾善而不欣,遇諸惡而不怖。
一著當陽全提,要且秋毫不露。
有時石火里藏身,卻向電影中回互。
塞卻臨濟三玄門,截斷巖頭末后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