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不睡 其二
少日無歡老易愁,
鶑花過眼一春休。
清虛未解窮聃釋,
情思誰能更孔周。
白醉??煩簷送暖,
蒼顏惟恐鏡包羞。
爭知一點天然物,
不共浮生作去留。
少日無歡老易愁,
鶑花過眼一春休。
清虛未解窮聃釋,
情思誰能更孔周。
白醉??煩簷送暖,
蒼顏惟恐鏡包羞。
爭知一點天然物,
不共浮生作去留。
年輕時沒有歡樂,年老時容易發愁;黃鶯與鮮花掠過眼前,一個春天便已盡頭。清凈虛無的境界尚未參透,即便窮盡老子與釋迦的學說;情感思緒的周全,誰又能勝過孔子的深究?微醉時暫且煩惱屋檐送來的溫暖,蒼老的容顏最怕在鏡中顯露出羞丑。怎知那一點天然的本真之物,不會隨著浮世人生一起去留。
少日:年輕的時候。
鶑花:黃鶯與鮮花,代指春天的美好景物。
清虛:清凈虛無,指道家或佛家追求的超脫境界。
聃釋:老子(李聃)與釋迦牟尼,代指道家與佛家思想。
孔周:孔子,此處指情感思慮的周備。
白醉:微醉,淺醉狀態。
??(zàn):同“暫”,暫時。
蒼顏:蒼老的面容。
天然物:指自然本真的存在,或人未被世俗浸染的本性。
浮生:短暫虛浮的人生。
此詩約作于作者晚年,時感歲月流逝、人生易老,雖嘗試從佛道思想中尋求精神解脫(“清虛未解窮聃釋”),卻難掩對衰老的焦慮(“蒼顏惟恐鏡包羞”),又因洞察“天然物”的永恒,生發出對本真的堅守,整體反映了晚年復雜的心境與對生命的思考。
全詩以“愁”起,以“悟”結,圍繞時光流逝與人生矛盾展開,既寫現實中的衰老之愁、春去之嘆,又深入精神層面的求索,最終落腳于對自然本真的堅守,意蘊深遠,體現了詩人對生命本質的深刻思考。
夢中歸見西陵雪,
渺渺茫茫行路絕。
覺來還在剡東峰。
鄒子譚天歲,黃童對日年。
求真初作傳,煉魄已成仙。
鶴駕迎緱嶺,星橋下蜀川。
逢君竹林客,相對弄清弦。
侵空撩亂色,獨愛我中峰。
無事負輕策,閑行躡幽蹤。
眾山搖落盡,寒翠更重重。
虛舟動又靜,忽似去逢時。
觸物知無迕,為梁幸見遺。
因風到此岸,非有濟川期。
春生若邪水,雨后漫流通。
芳草行無盡,清源去不窮。
野煙迷極浦,斜日起微風。
數處乘流望,依稀似剡中。
憶君南適越,不作買山期。
昨得耶溪信,翻為逝水悲。
神交如可見,生盡杳難思。
白日東林下,空懷步影時。
片雨拂簷楹,煩襟四坐清。
霏微過麥隴,蕭散傍莎城。
靜愛和花落,幽聞入竹聲。
朝觀趣無限,高詠寄深情。
江風西復東,飄暴忽何窮。
初生虛無際,稍起蕩漾中。
應吹夏口檣竿折,定蹙湓城浪花咽。
今朝莫怪沙岸明
本師不得已,強為我著書。
知盡百慮遣,名存萬象拘。
如何工言子,終日論虛無。
伊人獨冥冥,時人以為愚。
支公養馬復養鶴,
率性無機多脫略。
天生支公與凡異,
愛子性情奇,初生玉樹枝。
人曾天上見,名向月中知。
我識嬰兒意,何須待佩觿。
疏陰花不動,
片景松梢度。
夏日舊來長,
佳游何易暮。
田氏門下客,馮公眾中賤。
一朝市義還,百代名獨擅。
始知下客不可輕,能使主人功業成。
借問高車與珠履
看飲逢歌日屢曛,我身何似系浮云。時人不解野僧意,歸去溪頭作鳥群。
喧喧共在是非間,終日誰知我自閑。偶客狂歌何所為,欲于人事強相關。
林杪不可分,
水步遙難辨。
一片山翠邊,
依稀見村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