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院
詩人假榻古蘭若,松風澗水相泠泠。
優婆塞傾椰子酒,須菩提講蓮花經。
龍形老樹雨知翠,佛頭高山云見青。
借問仙人渺何許,飛升一去三千齡。
詩人假榻古蘭若,松風澗水相泠泠。
優婆塞傾椰子酒,須菩提講蓮花經。
龍形老樹雨知翠,佛頭高山云見青。
借問仙人渺何許,飛升一去三千齡。
詩人借住在古老的佛寺里,松間風聲與山澗流水聲相互作響,清脆悅耳。優婆塞獻上椰子酒,須菩提講解著《蓮花經》。如龍形般的老樹在雨中顯得格外翠綠,像佛頭一樣的高山在云間露出青色。試問仙人如今在何處呢?他飛升離去已有三千年了。
假榻:借住。
蘭若:寺廟。
泠泠:形容聲音清脆、悠揚。
優婆塞:在家修行的男性佛教徒。
須菩提:佛陀十大弟子之一,善解空義。
蓮花經:即《妙法蓮華經》,佛教重要經典。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難以確切知曉。推測詩人在游覽古寺時,被寺內寧靜的環境、佛事活動所感染,又聯想到仙人傳說,從而創作此詩,可能當時心境寧靜且對宗教文化有濃厚興趣。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佛寺生活與景象,表達對超凡境界的向往。其特點是意境清幽,意象豐富。在文學上展現了古代文人對宗教文化和自然景觀的融合書寫。
大篇作者鬭舂容,肯為明時嘆不逢。
通塞任分蝸兩角,唱酬應禿兔千鋒。
光依日月從初載,名在蓬瀛第幾重。
聯轡盍歸廊廟去,支離容我受三鐘。
覽鏡驚容卻自嫌,逢春長盡病懨懨。
吹花弄粉新來懶,惹恨供愁舊日添。
生怕子規聲到耳,苦羞雙燕影穿簾。
眉頭眼底無他事,須信離情一味嚴。
凝香紅蠟大如椽,華堂兩兩排金蓮。
漏澀銅壺寒夜永,光搖翠幄爭春妍。
蘭膏芳苡何足道,簾卷香風碧煙裊。
霜蛾勿用拂麟須,合就仙丹會難老。
我公身依日月光,不假仙丹亦壽康。
煌煌神燭照天下,光焰何止萬丈長。
世間爝火知無助,想像丹輝爭欲賦。
可憐賤士老不才,短檠見跋無佳句。
由來甥舅兩相依,存沒誰知半路虧。
在側每蒙夸叔寶,不才那得似牢之。
臨風酌酒酬春處,對月凴軒語夜時。
回首凄涼已陳跡,壯心無哭奈愁思。
一夜青山換玉尖,了無塵翳半痕兼。
寒鴉打食圍沙渚,凍雀藏身宿畫簷。
野外易尋東郭履,月中難認塞翁髯。
梅花恣逞春情性,不管風姨號令嚴。
卻老慚無術,驅愁賴有書。
披尋窮浩渺,領略造玄虛。
窗日三竿靜,爐薫一炷余。
倦來還自哂,蠧簡類蟫魚。
山勢凌空下鬰迂,前森秀島應臺符。
洞中古老傳仙跡,望外風光接海隅。
屹若臣心彊諫剖,嵌如龜腹效靈刳。
清幽景致仁人樂,誰為名標勝地圖。
憶昨避寇亂,與君連一墻。
別來幾寒暑,杳如參與商。
君與喪亂際,徜徉水云鄉。
十年林下夢,不到聲利塲。
結庵劣容膝,不為大盜藏。
此懷那須澄,已作冰雪涼。
花竹供四時,飲水樂未央。
何當謝塵鞅,解纓濯滄浪。
輕寒噤?花期晚,皺綠差鱗接遠波。
躍藻白魚翻玉尺,穿林黃鳥度金梭。
閑將詩草臨軒讀,靜聽漁船隔岸歌。
盡日倚窗情脈脈,眼前無事奈春何。
想見皇華過二京,壺漿夾道萬人迎。
連昌宮里桃應在,華萼樓頭鵲定驚。
但說帝心憐赤子,須知天意念蒼生。
圣君大信明如日,長亂何須在屢盟。
陡覺湘裙剩帶圍,情懷常是被春欺。
半簷落日飛花后,一陣輕寒微雨時。
幽谷想應鶯出晚,舊巢應怪燕歸遲。
間關幾許傷懷處,悒悒柔情不自持。
吾家奕奕茂芝蘭,士論尤推季孟間。
挾策可憐埸屋老,杜門空對水云間。
嗟余屏跡常多病,幸爾論心數解顏。
乘興過從無復日,忍將愁眼望西山。
廣文坐客寒無氊,少陵人來坐馬韉。
胸中富等千戶侯,不使囊中余一錢。
嗟予久客貧到骨,兀坐長恐藜床穿。
才名未踏兩公閾,窮愁何遽容爭先。
畫餅端知不糊口,筆耕輒亦遭無年。
媿無文茵薦佳客,促膝危坐如寒蟬。
君不見漢朝博士能說經,五十余席輸戴憑。
又不見袁尚索席藉凍地,不意頭顱行萬里。
空榻蕭然亦安穏,得失榮枯付天理。
金狨覆鞍容墜傷,禍福由來相伏倚。
昔年留建業,授館廁嘉賓。
忝竊慙高位,淹留有故人。
相逢青鬢在,誰信白頭新。
晚歲良田熟,東阿豈漫云。
疏雨洗高穹,瀟瀟滴井桐。
潤煙生硯底,涼氣入堂中。
翠鎖交竿竹,紅翻落葉楓。
撫琴閑弄曲,靜坐理商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