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三八弟歸九江 其二
義豐一世師,才識鮮其比。
斯文張朱氏,稱許異諸子。
不肯趨權門,南走雁山死。
嗣子尚勉旃,興大庶有以。
義豐一世師,才識鮮其比。
斯文張朱氏,稱許異諸子。
不肯趨權門,南走雁山死。
嗣子尚勉旃,興大庶有以。
義豐先生堪稱一世師表,他的才學見識很少有人能與之相比。在文章學問方面他得到張栻、朱熹的稱贊,與其他人不同。他不肯去攀附權貴之門,向南到雁山去世。希望他的兒子還要努力啊,家族興盛大概是有辦法的。
義豐:指義豐先生,可能是一位當時有學問和品德的人。
鮮:少。
斯文:指文章學問。
張朱氏:指張栻、朱熹。
趨權門:指攀附權貴。
嗣子:指義豐先生的兒子。
勉旃(zhān):勉力,努力。旃,語助詞。
庶有以:大概有辦法
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中可推測當時社會可能存在攀附權貴之風,而義豐先生堅守自己的品格。詩人可能與義豐先生家族有一定關系,在義豐先生去世后,寫詩鼓勵其兒子繼續(xù)努力。
這首詩主旨是贊揚義豐先生的才識和品格,鼓勵其兒子傳承家族精神。其突出特點是情感真摯,以質樸語言表達深刻情感。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反映了當時部分文人的價值觀和精神追求。
長錐散子巖巖遍,
短竹扶條歲歲添。
待得烹茶有松葉,
不應更課木奴縑。
親捧除書出禁城,一官新向嶺南行。
蒹葭淅瀝雨初歇,楊柳依稀風乍晴。
地僻應知來使少,潮平偏覺過帆輕。
驛亭畫靜無馀事,翻笑通衢苦送迎。
假借鉛華素不曾,肯將桃李較衰榮。
向人有意如相識,混雪無言恥自明。
青帝信音元苦遠,素娥風調不勝清。
愛君詩思誠高古,睥睨玄尊與太羹。
夢繞江南云水鄉(xiāng),
麻姑壇下月如霜。
風光景色一千里,
都在君家古錦囊。
生為窮陬民,如未得父貲。
千方獲小利,又索真苦兒。
堂堂永不稅,楔此三字楣。
不無桑宏羊,詠言請深思。
未央曉色帶疏星,詔賜黃金出漢庭。
伯起已稱清白吏,子云兼授太玄經。
江頭水長醅初綠,畹里蘭香佩忽青。
十郡風流誰得似,楚歌從此為君聽。
婆心堪自信,苦口事全殊。
已歷人情久,方知吾道孤。
發(fā)蒙無厚力,立雪有前儒。
抱瑟歸蓬戶,齊門恥濫竽。
雞犬安眠世事忘,避囂恰稱此村莊。
青山紅樹團茅屋,秋草荒煙冷夕陽。
不事繁華人自古,絕佳風味稻生香。
溪南好友相鄰近,日往煙蘿話晝長。
曉風吹我過山塘。山藏煙靄里、影微茫。紅闌翠幕白堤長。輕舟動、人在畫中行。
滿路斗芬芳。攜筐爭早市、賣花忙。家家樓閣試新妝。拈鮮朵、點綴鬢云香。
雄談滿座盡傾聽,獨拔詞鋒近發(fā)硎。
漫請丸泥實函谷,爭看聯(lián)璧重華亭。
幾叢煙樹天邊綠,一簇云山雨后青。
此去層霄宜自奮,直教鵬翼化南溟。
留歡始記儂,儂小識歡面。
攀花有故條,幸及經時艷。
蓮花莫懊儂,儂有真顏色。
十五始學歌,十六為郎得。
秋水秋風話別時,不將明月與君期。
刀環(huán)得慰深閨望,蟋蟀能無故國思。
重九光陰在桃葉,江南花草屬邱遲。
白云居士應相候,為奏湘靈鼓瑟詩。
山頭已自雨霏霏,江上美人猶未歸。趣放蘭舟迎接取,免教云霧濕仙衣。
遠山近山玉作堆,東村西村梅亂開。王猷興盡已歸去,不道山童沽酒來。
西園芳訊早。問墻角孤叢,秋痕多少。送酒人來,強孤歡消得,二分花惱。
夢澀籬東,秋意算、病蛩能道。瘦影扶霜,簾暝闌深,回燈重照。
記否玉驄曾到。有人淡如花,雙鬟釵裊。游屐重經,剩殘英簪鬢,冷香黏抱。
百感情懷,但消得、半闌殘照。待折芳馨寄遠,別懷千繞。
城市何妨亦隱淪,
賈君無意向紅塵。
東皋瓜豆如云處,
慊我幽棲不卜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