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拾得望月贊
木葉題詩,寺廚執爨。
遇夜乘閑,林間舒散。
一片冰壺無影像,分明照破渠肝膽。
堪笑當時天臺山中,也無一個具眼。
木葉題詩,寺廚執爨。
遇夜乘閑,林間舒散。
一片冰壺無影像,分明照破渠肝膽。
堪笑當時天臺山中,也無一個具眼。
在樹葉上題詩,在寺廟廚房燒火做飯。到了夜晚閑暇之時,在林間散步放松。那如冰壺般皎潔的月亮沒有任何虛幻的影像,卻能清楚地照透他們的內心。可笑當時天臺山中,竟沒有一個有識見的人。
木葉題詩:在樹葉上寫詩。
執爨(cuàn):燒火做飯。
冰壺:比喻月亮皎潔。
渠:他,這里指寒山、拾得。
具眼:有見識、有眼力。
寒山、拾得是唐代的兩位高僧,長期隱居天臺山國清寺。這首贊詩可能是后人在感慨他們雖有高深的精神境界,但當時卻少有人能真正理解他們而創作,具體創作時間和作者難以確切考證。
此詩主旨是贊頌寒山拾得的純凈心境和超凡脫俗,突出他們不被當時人理解的孤獨。其特點是語言質樸卻意味深長,在佛教文化相關文學中有一定價值,有助于后人了解寒山拾得的形象和精神世界。
往歲曾隨江客船,
秋風明月洞庭邊。
為看今夜天如水,
憶得當時水似天。
人誰無遠別,此別意多違。
正鵠雖言中,冥鴻不共飛。
玉京煙雨斷,巴國夢魂歸。
若過嚴家瀨,殷勤看釣磯。
早晚辭沙漠,南來處處飛。
關山多雨雪,風水損毛衣。
碧海魂應斷,紅樓信自稀。
不知矰繳外,留得幾行歸。
高倚霞梯萬丈余,共看移步入宸居。
曉隨鹓鷺排金鎖,
還聞漢帝親詞賦,好為從容奏子虛。
獻之閑坐說歸州,曾到昭君廟里游。
自古行人多怨恨,河畔猶殘翠眉樣,有時新月傍簾鉤。
曾住衡陽岳寺邊,
門開江水與云連。
數州城郭藏寒樹,
今朝惆悵紅塵里,
惟憶閑陪盡日眠。
鴛鴦離別傷,
人意似鴛鴦。
試取鴛鴦看,
多應斷寸腸。
謝公何歲掩松楸,雙鶴依然傍玉樓。
朱頂巑岏荒草上,
他日若來華表上,更添多少令威愁。
有客抱琴宿,值予多怨懷。
啼烏弦易斷,嘯鶴調難諧。
曲罷月移幌,韻清風滿齋。
誰能將此妙,一為奏金階。
綺陌千年思斷蓬,
今來還宿鳳城東。
瑤臺鐘鼓長依舊,
何時更伴劉郎去,
卻見夭桃滿樹紅。
欲入鳳城游,西溪別惠休。
色隨花旋落,年共水爭流。
客思偏來夜,蟬聲覺送秋。
明朝逢舊侶,唯擬上歌樓。
移居新竹已堪看,
?破莓苔得幾竿。
圓節不教傷粉籜,
第一莫教漁父見,
且從蕭颯滿朱欄。
劉毅雖然不擲盧,誰人不道解樗蒲。
黃金百萬終須得,只有挼莎更一呼。
鳳城煙靄思偏多,曾向劉郎住處過。
銀燭焰前貪勸酒,
今日重來門巷改,出墻桐樹綠婆娑。
秋風吹卻九皋禽,一片閑云萬里心。
碧落有情應悵望,
華表柱頭留語后,更無消息到如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