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灞陵山
入山未盡意,勝跡聊獨尋。
方士去在昔,藥堂留至今。
四隅白云閑,一路清溪深。
芳秀愜春目,高閑宜遠心。
潭分化丹水,路繞升仙林。
此道人不悟,坐鳴松下琴。
入山未盡意,勝跡聊獨尋。
方士去在昔,藥堂留至今。
四隅白云閑,一路清溪深。
芳秀愜春目,高閑宜遠心。
潭分化丹水,路繞升仙林。
此道人不悟,坐鳴松下琴。
進入山中還未盡興,獨自去探尋名勝古跡。方士早已離去,藥堂卻留存至今。四周白云悠閑飄蕩,一路上清溪幽深。芬芳秀麗之景讓春日的眼睛愉悅,高逸閑適之境契合高遠的心境。水潭中仿佛分出了化丹之水,道路環繞著升仙的樹林。這樣的道理世人不能領悟,我只能坐在松樹下彈琴。
勝跡:名勝古跡。
方士:古代好講神仙方術的人。
愜:滿足,使滿意。
化丹水:傳說中能化丹的神水。
具體創作時間和背景不詳,但從詩中可以推測,詩人可能在游覽灞陵山時,被山中的清幽景色和神秘氛圍所感染,聯想到古代方士的傳說,從而有感而發創作此詩。當時社會可能存在對神仙方術的一定追捧,詩人在游覽中也流露出對這種超凡境界的向往。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對自然美景和超凡境界的追求。其突出特點是景色描寫清幽神秘,情感表達含蓄。在文學史上雖影響不大,但展現了詩人獨特的審美和心境。
花中淡佇只梅花,未見梅中萼綠華。一色瓊瑤裾織翠,尚嫌紅蠟蒂村些。
問訊紱麟何日是,臘月生辰十九。
乘屐著來幽砌滑,石罌煎得遠泉甘。草堂祗待新秋景,天色微涼酒半酣。
鮫綃淚滴鴛鴦冷,月上欄桿照孤影。躑躅開花過粉墻,轆轤汲水敲金井。
前來不得由捷徑,今日才能據要津。水趁晚潮勢殊順,岸陳秋綠跡相親。因知客路無多日,喜到家時恰小春。曉絕淮流卻扶杖,逢人便謂即鄉人。
平生溫飽笑人癡,練到風塵更不疑。君向世流真砥柱,許吾一面佐偏禆。
為問堂前石,屢逢堂上人。遠來嗟最久,獨立與誰鄰?運載勞車馬,摩挲識鳳麟。鑾車書吉日,追琢到嶙峋。
錦瑟思華年。底用嘈嘈五十弦。兩線清冰千萬調,能傳。句句分明字字圓。高藝擅華筵。多少新聲出自然。更著趙娘歌宛轉,相聯。消得詩人筆似椽。
八駿瑤池去不回,蛾眉蕭颯鏡中哀。至今楚水荒臺上,化作行云夢里來。
涂地誰憐腦與肝,千秋轉敗事尤難。貪天未可論功罪,翻使英雄淚不乾。
萬柳陰中系客船,桑條如竹葉如錢。大姑小婦挑甘薺,搖手烏兒正二眠。
閆先生,羽客流,發蓬蓬不裹頭。身騎兩白鹿,手掣?青虬。前生七圣相追游,飛翔八極橫九州。朝升大羅頂,暮宿昆崙丘。木公授寶箓,王母發清謳。飛瓊弄玉眾仙女,行廚上食羅珍饈。桃花萬樹核如甕,東方小兒不敢求。何來醉闖拘翼座,脫巾露頂眠瓊樓。雷公轟轟上帝怒,謫向下土稱蓬頭。長身大腹狀殊絕,赤顴紅頰驚庸流。方瞳射空碧電烱,紫髯拂地蒼虹流。終朝一食氣逾王,終夜不寢神長游。嚴冬雪片大于席,寒冰十丈風颼飗。先生此時赤雙足,單衣不御青貂裘。道旁觀者色沮喪,真仙出世誰能儔。和光頗類柱下史,玩俗或比蒙莊周。仰天大笑暮云碧,茫茫下土皆蜉蝣。朅來偶過勾曲洞,乘鸞跨鶴三峰頭。乖龍左耳割不得,飄然一葦來南州。眾中遇我心莫逆,片言立使千金投。微辭奧旨發中夜,變化恍惚難先籌。時時詫我骨毛異,青城仙伯行相求。三生石上事非遠,努力繕性窮熏修。愧我中年薄聞道,塵埃碌碌隨軒輶。神明凋謝鬢發改,豈將七尺圖封侯。感君便欲逐君去,乾坤萬事同浮漚。三公七貴竟何物,五陰四大俱懸疣。何如長嘯出寥廓,霍然盡豁平生愁。閆先生,且莫行,為我留,謫期未滿堪夷猶。吾家別業武夷上,鐵船丹灶懸高丘。幔亭之君日來下,三山九曲隨冥搜。他年挾爾棹歌去,坐看大海天咫尺,巨鰲赑屃浮中流。珠宮貝殿耀金碧,清都絳闕喧琳球。鹍鵬一臥九萬里,鴻鵠一舉三千秋。玉皇香案倘相憶,羽翰白日飛神州。
草堂禪寺北山陲,想見鳴騶入谷時。猿鶴如懷海鹽令,魚龍猶護紹興碑。排巖樹老秋來早,上殿僧稀曉散遲。我亦于今抗塵土,臨風慚讀孔璋移。
避暑最須從樸野,葛巾筠席更相當。歸來又好乘涼釣,藤蔓陰陰著雨香。
舞袖何年絡臂韝,蛛絲網斷玉搔頭。羊車一去空馀竹,紈扇相看不到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