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頌五十一首 其一六
方丈屋損,寢處不得。
常住乏糧,著眾不得。
舊逋積如海,無錢還不得。
大道在目前,有口說不得。
若人透此四重關,堪與諸方為軌則。
趙州親見老南泉,觀音院里有彌勒。
方丈屋損,寢處不得。
常住乏糧,著眾不得。
舊逋積如海,無錢還不得。
大道在目前,有口說不得。
若人透此四重關,堪與諸方為軌則。
趙州親見老南泉,觀音院里有彌勒。
方丈的屋子損壞了,沒辦法安睡休息。寺廟儲備的糧食不足,沒辦法讓眾人安穩度日。過去欠下的債務堆積如山,沒錢就無法償還。大道就在眼前,有嘴卻難以言說。如果有人能看透這四重難關,就足以成為各方的楷模準則。趙州禪師曾親見老南泉禪師,觀音院里有彌勒佛的存在。
方丈:佛寺住持的居室或客殿,也指住持本人。
常住:指寺院的僧眾,也指寺院的財產。
逋(bū):拖欠。
趙州:指唐代高僧趙州從諗禪師。
老南泉:指唐代高僧南泉普愿禪師。
偈頌通常是禪宗用來表達佛法教義、修行感悟的一種文體。這首偈頌創作的具體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內容推測,可能是在寺廟面臨一些實際困難的情況下創作的。當時寺廟或許在物質上遇到了屋子損壞、糧食匱乏、債務纏身等問題,而修行者也面臨著對佛法理解和領悟的精神困境。作者通過這首偈頌,鼓勵修行者突破這些現實和精神的難關,達到更高的修行境界。
這首偈頌主旨在于強調修行者要突破現實與精神的重重難關,以達到更高的佛法境界。其突出特點是將現實困境與佛法修行緊密結合,用直白的語言和禪宗典故進行表達。在文學史上,偈頌是禪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這首偈頌體現了禪宗偈頌質樸、實用的風格,對于研究禪宗思想和文化有一定的價值。
崇丘紫館集繁禎,躬勒璿題耀筆精。
藻衛森沉登廣路,彩云搖褭入層城。
高侔曲密分都號,遠法陽寥紀殿名。
真祖覽觀鴻慶茂,壽山從此倍崢嶸。
重父必重母,正邦必正家。
一心回主意,十口向天涯。
銅虎恩猶厚,鱸魚味復佳。
圣明何以報,沒齒愿無邪。
浩蕩長流浪拍天,貔貅十萬坐樓船。
年年春滿江南岸,夜夜風傳塞北煙。
中界靈祇藏水府,六朝廢寢落山邊。
秋來留得唐時月,捉月今誰是謫仙。
華景當凝煦,芳叢忽效奇。
紅房爭并萼,緗葉競駢枝。
彩鳯雙飛穩,霞冠對舞欹。
游蜂時共翥,零露或交垂。
勝賞回金蹕,清香透黼帷。
兩宮昭瑞德,天意豈難知。
錦里花中色最奇,妖嬈天賦本來稀。
綺霞忽照迷紅障,縠露輕籠設翠幃。
繁朵有情妝媚景,纖枝無力帶殘暉。
好將繡向羅裙上,永作香閨楚楚衣。
中宸夜駐飛廉轡,東闕朝迎綠錯篇。
祇建寶宮朝睟象,載崇金閣奉真銓。
高侔紫極威神異,迥據柔靈勝勢宣。
矗矗端平規景葉,煌煌豐麗圣功全。
承隅陽馬層云隔,鳴磬花臺曉色先。
別笈箓緘龍印字,清壇香奏鵲??煙。
流泉灌注通河漢,列館回環接洞天。
玉籟瑯璈鸞競舞,蘂書金簡鶴爭傳。
采梁虹指祺祥集,銀榜星分慶賞延。
永鎮帝居資曼壽,五城奚取漢迎年。
獨臨朱檻愛平波,安穩歸舟兩兩過。
數島云霞栽橘社,一汀煙月采菱歌。
湖心日定施青黛,砌下風恬展碧羅。
好寫仙源槎閣主,便教從此上銀河。
制之居首尾,俾之辨斜正。
首動尾聿隨,斜取正為定。
有如提吏筆,有如執時柄。
有如秉師律,有如宣命令。
守彼方與直,得其剛且勁。
既能濟險難,何畏涉遼夐。
招招俾作主,泛泛實司命。
風烏愧斟酌,畫鹢空輝映。
古人存豐規,猗歟聊引證。
吾生豈不幸,所稟多剛腸。身甘一枝巢,心苦千仞翔。
志意茍天命,富貴非我望。立譚萬乘前,肝竭喉無漿。
意君成大舜,千古聞膻香。寸懷如春風,思與天下芳。
片玉棄且在,雙足何辭傷。王章死于漢,韓愈逐諸唐。
獄中與嶺外,妻子不得將。義士撫卷起,眥血一霑裳。
胡弗學掲厲,胡弗隨低昂。干時宴安人,滅然已不揚。
匹夫虎敢鬬,女子熊能當。況彼二長者,烏肯巧如簧。
我愛古人節,皎皎明如霜。今日貶江徼,多慚韓與王。
罪大禍不稱,所損傷纖茫。盡室來官下,君恩大難忘。
酒圣無隱量,詩豪有余章。秋來魏公亭,金菊何煌煌。
登高發秘思,聊以攄吾狂。卓有梅圣俞,作邑郡之旁。
矯首賦靈烏,擬彼歌滄浪。因成答客戲,移以贈名郎。
泉南曹使君,詩源萬里長。復我百余言,疑登孔子堂。
聞之金石音,繩繩自宮商。念此孤鳴鶴,聲應來遠方。
相期養心氣,彌天浩無疆。鋪之被萬物,照之諧三光。
此道果迂闊,陶陶吾醉鄉。
澤國迢迢枕海涯,眼前歸思亂如麻。
清秋泉石無多地,殘日樓臺有幾家。
兩岸早霜紅橘柚,半汀殘雨老蒹葭。
明時不見投簪客,落盡西風紫菊花。
太平燕趙許閑游,三十從知壯士羞。
敢話詩書為上將,猶憐仁義對諸侯。
子房帷幄方無事,李牧耕桑合有秋。
民得袴襦兵得帥,御戎何必問嚴尤。
禁籞陽和異,華叢造化殊。
兩宮方共治,雙蘤故聯跗。
向日檀心并,承煙翠干孤。
游蜂須并翼,凝露亦駢珠。
曉檻香俱發,晴階影對鋪。
君王重天貺,臨寫冠珍圖。
禁門乘曉會,宴豆示慈伸。
激水龍騰久,儀韶鳯降頻。
云章流漢筑,衢酒洽堯民。
百辟皆星拱,兢兢奉北辰。
傘峰一片崎危石,枕在青冥絕壁間。
人作鹽梅資世濟,跡留巖岫與云閑。
露盤高出長年殿,羽蓋斜臨宛委山。
藐矣諸孫愧前躅,但開三徑掩柴關。
老來難得舊交游,莫嘆樽前兩鬢秋。
少日苦辛名共立,晚年恬退語相投。
龔黃政事聊牽強,元白鄰封且唱酬。
附郭田園能置否,與君乘健早歸休。